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图片新闻
闲话镇北两郑氏
稿源: 镇海新闻网  | 2011-07-11 12:16:45

■ 两家都称“通德堂”

  澥浦郑氏与龙山郑氏堂名都是“通德堂”,但同宗同祖非同族,都有自己的宗谱。据两家郑氏宗谱所载,为荥阳郑氏后人,千年之前两家为同一始祖荥阳郑滋德。后因战乱,先后迁居定海(镇海)。

  据澥浦《郑氏宗谱·源流考》记载:“荥阳郑滋德字永成,生继先号月山,月山生宝字清隐,清隐生广、鼎。广徙青州生良中、良直。良中官兵部帅干,徙余姚龙泉乡;良直官兵部尚书,徙安州生文荣、文华、文德。文荣生獬、猎。獬北宋神宗皇祐五年(1053年)状元,官至翰林学士。鼎官朝散大夫,徙越州龙泉乡,生良祥、良谦、良吉、良文、良章、良清、良基。先是鼎与良中俱徙龙泉乡,子孙繁衍散居近壤,约计四房,隆房分住余姚、灵柯、四明。兴房分住慈溪、石台并鄞西窑湖、通远、樟村。康房分居昌国、灵绪、龙山、海晏。”

  《镇北龙山郑氏宗谱》载:“龙山郑氏系出宋忠孝状元毅夫公后,传五世至伯五公迁居镇北龙山,由伯五至今已历三十有三,自一世至十一世天锡公生六子,而五支之后半就衰落,其刘不绝者如线,余则或徒或止,亦难尽知。今之所盛传者,惟志德公一支而已,按志德公生金三、金四,金三复生四子,金四复生二子,是为后六房,即今所称通德堂派也。”

  “通德堂”——出自东汉文学家北海太守孔融景仰郑玄(东汉著名经济学家)的学识和德行,名其居为“通德里”,名其门为“通德门”,后人以“通德”为堂号,表示继承与发扬郑玄的学识和德行。因此,荥阳郑氏好多宗族将自己的宗祠命名为“通德堂”。如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旧镇镇城里村郑氏“通德堂”,因郑成功曾到“通德堂”郑氏宗祠上香认亲而出名。旧镇“通德堂”,肇基祖为郑光德,传衍至今已是二十三代。宗祠坐东朝西,二进两庑一天井,每进三开间,土木抬梁结构,面积三百六十平方米。始建于明嘉靖十三年(1564年),历朝有修葺,一九八二年重修。史料记载,清顺治三年(1646年),延平郡王郑成功驻军旧镇,遣部将潘庚钟攻破漳浦县城,移县署于旧镇,筑千丁城、铳城。郑成功及其郑姓部属,曾到“通德堂”郑氏宗祠上香认亲。延平郡王率师渡海收复台湾,旧镇郑氏子弟亦有不少参军赴台。同为“通德堂”,与澥浦郑氏、龙山郑氏非同族。

  澥浦郑氏,曾四修宗谱,最初为明万历年间的旧本,第二次为清乾隆三十年岁次乙酉(1765年)的重修本,此两本手抄谱已失传。现存光绪七年(1881年)《蛟川灵绪乡郑氏宗谱》和民国九年(1920年)《前灵绪乡郑氏宗谱》,两谱统称《澥浦郑氏宗谱》。

  据澥浦《郑氏宗谱》载:“吁自靖侯公以来,由宋而元、而明以至国朝七百余年矣,其间茫然无考者,不知凡几况,等而上之欲溯厥,原委其道无,由观寒村(半浦郑梁)先生源流考,要不离隆、兴、康、泰四房者,近是则吾灵绪之郑,与慈之鹳浦,鄞之方隅,同邑之龙山、海晏、其为朝散大夫鼎之后,抑为兵部帅干良中之后,均不得而知,是可憾也夫。”按谱中所载时间推理,郑氏始迁祖靖侯公应在南宋孝宗皇帝(1163—1189年)期间,来到塘路沿安家,澥浦郑氏至今已有830多年历史。

  龙山郑氏族史要比澥浦郑氏长。据明弘冶十六年(1503年)王霁《龙山宗谱重修原序》载:“宋忠孝状元毅夫公之后,安定迁居睦州,嘉祐间(1056—1063)有睦州迁居越州者分居余姚、会稽、梅川、四明与龙山五处。”从龙山郑氏宗谱记载推算,龙山郑氏至今已有900多年历史。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编辑:徐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