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家名人叫郑熙
在澥浦郑氏和龙山郑氏宗族中,都有一位叫郑熙的名人。
澥浦郑氏宗族郑熙(1813—1858年),系郑氏十七房首富郑德标五子,谱名士昆,字玉成,号渔村,官名熙,国学生,议叙直隶州州同,以子芳墀诰赠朝议大夫,以侄芳型貤赠朝议大夫。谱载:郑熙“持赀”到绍兴“别营居积”。他很能干,在绍兴多年,“越中贤豪长者,咸乐与订交”。1844年郑熙便赴沪开设钱庄,并在嘉兴、绍兴、湖州、汉口、广州等广设分号,派驻店伙,随时通报金融信息。“勤慎周练,屡获倍息。”在重建杭州四明义园时,出金三千两,1857年病重返里,次年病卒年46岁。据郑氏后人传说,郑熙为“老凤祥银楼”的创始人,早期在上海小东门方浜路创办“凤祥银楼”,前店后场,银楼收购旧金银器皿熔炼制成首饰出售。店内有一批技艺精湛的把作师傅,所制作的金簪、镶玉簪、项链、扣花等金质饰品,成色足赤,款式新颖,精镶细嵌,玲珑剔透,生意十分红火,获利甚厚,为沪上银楼业巨擘。1853年“小刀会”攻克上海前夕,郑熙预先将店铺临时搬迁至宁波,开设宁波“凤祥银楼”。1855年上海局势稳定后,重新在豫园旧址开业,改称“老凤祥银楼”,1857年郑熙病重回十七房。不久病故,之后“老凤祥银楼”转卖给他人。
龙山郑氏宗族中的郑熙,是龙山郑氏一支分徙镇城派,据龙山郑氏宗谱记载,镇城迁始祖为十五世郑讓,在明天顺年间(1457—1464年)由龙山迁居定海(后改镇海)武宁门西郊。后有二十一世祖子英,官名嗣侨,邑庠生,崇祯年间(1610—1644年),由武宁门迁入城中樊衙弄。经过几代人的拼搏,到二十八世郑熙时,在镇海城内大兴土木,建造郑家大屋。在镇海城内有以姓命名的郑家弄,郑家弄因郑家大屋而出名,原位于现在胜利路的北段。
郑熙,在《龙山郑氏宗谱》载“二十八世郑世熙,永椿长子,附贡生,议叙府通判,晋叙府同知衔侯选知府,诰授朝议大夫。”在民国《镇海县志》中载,“郑熙(城区),字敬亭,朝宗曾孙,道光间,番舶(西欧洋船)犯蛟关,出资添筑土堡,议叙通判,既而海塘倾圮,复与同里王咸章捐资三万余缗,晋府同知,后粤寇变起,熙首捐钱一万贯,以充军储,加同知衔。余如浚城河、赈饥民义举甚多,里党皆称颂之,年72年,子贤坊别有传。”镇海古城虽小,却是官家富豪的聚集地,民间相传“郑竺金王向,金子好打墙”,郑家摆在五家首位。
郑熙致富不忘回报社会,每当国难当头,百姓受困,他总是挺身而出,慷慨解囊。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军大型军舰犯我蛟关,郑熙为城池安危,出资添筑堡楼,由保举而任用为议叙通判,负责粮运、水利、海防等事务,协助清军抗击英军入侵。.道光二十三年秋,飓风巨浪冲垮后海石塘多处,海水倾入城池,百姓受困,他带头捐资,与镇城富商王咸章捐资三万多银两,为后海石塘加固之用。咸丰年间,太平军起义,浙江巡抚为抵御太平军到处筹集军饷,郑熙又带头捐资一万银两以充军饷,加同知衔,诰授从四品朝议大夫。郑熙一家三代为官,清正廉洁,勤政爱民,为镇城公益事业,慷慨解囊,乐善好施,他家的丰功业绩,永存青史。(郑毓岚 文 图片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