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宁海"老何说和":让百姓有个说事评理的地方
稿源: 宁波晚报  | 2011-07-12 07:04:45

宁海强蛟镇的“老何”钟福昌在接待群众。

现场会后,乡镇新设立的“老何说和”专职调解室。

  杭州有“钱塘老娘舅”,宁波有“娘舅大石头”,宁海的老娘舅叫“老何说和”。

  今年4月1日,宁海县在西店镇召开了“老何说和”专职人民调解室推进工作现场会。截至目前,全县18个乡镇(街道)的“老何说和”专职人民调解室均已筹建完成,现有专职调解员52人,兼职调解员24人,各调解室办公场地也均已落实。

  从此,宁海百姓有了说事评理的地方,成了目前全市第一个落实乡镇一级专职调解员,工作经费和薪酬有财政保障的县(市)区。

  样本概述

  民间调解力量品牌化

  “老何”,原先指的是宁海大佳何专职调解室负责人何万昌,因为专门以说和的方式处理百姓纠纷,就挂了个“老何说和”的牌子。如今,“老何”统指全宁海像何万昌这样的“专职老娘舅”。

  从去年开始,为探索社会管理新模式,建立健全基层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宁海部分乡镇陆续尝试建立了5个专职人民调解室,并聘请了20余名“专职老娘舅”。就是这些人,不到一年时间就调处案件300余件,调解涉案金额300余万元,还成功调处10余起历史遗留的积案,没有发生一起因调处不及时或调处不当,而造成的非正常死亡、民转刑案件和群体性上访事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今年年初,这一社会管理的创新做法引起了宁海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经多次专题研究和考察调研,宁海决定因势利导,将民间调解力量品牌化,全县专职人民调解室的名称统一为“老何说和”,并通过品牌主题词征集活动,开通“老何说和”热线,开辟“老何说和”专栏,开设“老何说和”网上工作室等方法,全力打造“老何说和”品牌。宁海县委、县政府还专门出台相关文件,“老娘舅”由各乡镇(街道)调委会的名义一年一聘,聘期满经考核合格后才能续聘。同时,制定工作制度、管理办法,落实“老娘舅”的福利待遇以及“以奖代补”激励机制。

  如今,“老何说和”专职人民调解室在宁海全县18个乡镇(街道)全部建成,截至今年5月,全县共受理各类案件489件,成功调处384件,涉案金额达324.37万元。

  “‘老何说和’专职人民调解室是开展社会管理创新的一种有益探索。”宁海县司法局局长杨东林说,接下来他们将努力实现专职人民调解工作“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的全覆盖目标。同时,把调解的范围从婚姻家庭、邻里纠纷、损害赔偿等,适当扩大到医患纠纷、劳动争议、拆迁安置等方面,着力构建多方位、立体化的大调解格局。

  当事人自述

  “调解的是矛盾,调顺的是民心”

  当事人名片:孙振堂,60岁,宁海县西店镇“老何说和”专职人民调解室首席人民调解员。40年前退伍后,曾在乡镇从事综治工作。2002年,被村民推选为西店镇樟树村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是一个干了几十年的“老调解员”。2010年5月,他又主动请缨成立了宁海首家专职人民调解室。

  西店是全国重点镇,常住人口8.8万人,其中外来人口4.5万人,各种社会矛盾相对比较突出。如樟树村,2002年我刚去时有100多家企业,2500多名外来人口,各种纠纷层出不穷,是个有名的“上访村”、“打架村”。我和村调委会其他成员一起,对各种纠纷每周进行排查,两年时间及时发现并成功调解了近200件纠纷。之后,村里社会风气明显好转,成了文明村。

  很难想像,如果这近200件纠纷没有及时得到调解,将会产生怎样严重的社会后果。所以,多年来我一直在想,自己退休后,最好能继续发挥余热做个“老娘舅”。很巧,去年3月份,我和西店镇人武部长、综合执法局局长薛家栋一聊,他也正好有这个想法,说镇里综治办专职人员只有3个,根本忙不过来,很需要民间像我这样的热心人帮忙。

  没想到,西店镇调解工作室成立后,我们头两个月就接手了60多起案件,到目前共受理各类案件291件,成功调解207件,涉案金额204.87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全镇因邻里纠纷、家庭矛盾等引发的上访人数下降了26%。

  调解的是矛盾,调顺的是民心。最大的变化是,以前我们都是分散的、兼职的,现在则是4人拧成一股绳,而且是全职的。调解工作能顺利开展,是因为我们做到了8个字——廉洁、及时、耐心、细致。公平公正,不偏帮,不徇私,从而获得了老百姓的信任。

[1]  [2]  下一页  尾页
【编辑:徐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