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
用什么来约束经营者的道德缺失?
消毒餐具看似微不足道,但却是不可或缺的民生细节,正所谓“民生无小事”。
很多消费者上餐馆可能都碰到过,消过毒的餐具上沾有饭菜残渣。本来,消费者多掏一元钱是为了用上“安全餐具”,结果却成了“花钱买病”的冤大头。
食品卫生屡屡丧失安全底线,究竟是谁的责任?很多人可能认为,这是经营者的无良,但这仅仅只能责怪经营者吗?追逐利润最大化是经营者的天性。在利润面前,经营者做出违反道德甚至法律的事情是其劣根性,但这种劣根性并非存在必然性。经营者在做出违反道德甚至法律的事情之前,他肯定会做出权衡:如果违法经营,是否一定会被发现?如果被发现了,处罚力度有多大?最终的处罚会不会超出冒险违法能赚到的利润?如果他发现违法经营必定要付出得不偿失、倾家荡产甚至坐牢的代价,他一定不会去冒这个险。但是,如果这个行业的经营者随随便便就去冒这个险,而且该行业内大多数人都在冒这个险,那我们就该叩问:他们的违法成本是否太低,政府监管部门是否有无法推卸的责任?
令人欣慰的是,消毒餐具的卫生问题,已经引起了监管部门的重视。关系公共利益与安全的民生领域,任何细节都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我们希望通过报道,相关职能部门能够更加重视所有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小问题”,确保公众的健康。
■背景资料
全市40多家餐具消毒企业良莠不齐
据记者了解,我市目前有40多家这样的集中式餐具消毒企业,分布在各个县(市、区)。卫生部门早在几年前曾对这些消毒餐具进行过一次抽检,虽然总的合格率还可以,但也有个别单位消毒卫生状况令人担忧。
据调查,一般企业若是一次性餐具每天的销售量能达到1万套以上,就有利润产生,而在5000套以下的,根本就没钱可赚。这样一来,一些小企业就会采取不能保证消毒质量的做法,诸如直接用自来水冲洗、人工分捡包装等来降低成本,由此产生的恶性竞争在所难免。即便如此,卫生行政部门也不能对其进行相关处罚或者要求其整改。
近年来,随着这个行业逐步扩大,而餐具又事关民生大计,广大市民反应较为强烈。浙江省有关部门也对此特别关注,明确了卫生部门是主管机构,并开始制订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措施。
■微博互动
商报邀您抓拍不洁消毒餐具
昨天,商报曝光不洁消毒餐具之后,引来了众多读者热议。即日起,商报邀您抓拍身边的不洁消毒餐具,揭开塑料薄膜包裹下的真相。如果您就餐遇到不洁餐具,那就赶快拿起您的手机、相机拍下来,通过微博传给@东南商报。
抓拍对象:被塑料薄膜包裹的收费消毒餐具,如玻璃酒杯、瓷碗、碟、茶杯等。微博传送图片需配有简单的文字介绍,并留下您的联系方式。
东南商报记者 檀传才 程鑫 见习记者 吴丽燕 陆麒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