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文化·体育
宁波历史文化遗存探幽:有关宝幢的历史与传说
稿源: 宁波晚报  | 2011-07-24 08:49:31

  主讲人徐雪英 1971年生,1993年毕业于宁波师范学院中文系本科,现为宁波广播电视大学鄞州学院教师,从事教科研究。

创建于1929年的救火会

老街深巷幽幽

三溪汇流的宝幢河

繁华零落的码头

  “宝幢”一词源于佛教,本义为“装饰着宝物的旗帜”。在鄞州东部,有一个地方以此命名,这就是阿育王寺旁的“宝幢”。

  宝幢人为什么要以此来命名自己居住地呢?清代徐兆昺的《四明谈助》解释说,宝幢是古代舟行登陆,进阿育王寺的必由之路,故称宝幢。这个解释虽然有些模糊,却交代清楚了宝幢和阿育王寺的深厚渊源。阿育王寺造于晋代,寺额为梁武帝所赐,由于寺内珍藏着名闻天下的佛祖舍利宝塔而享誉中外佛教界,是我国禅宗名刹“中华五山”之一,也是国内现存的惟一以印度阿育王命名的千年古刹。相传寺成之日,东边璎珞连绵、西面宝幡幢幢,因此时人就把阿育王寺东西两地分别命名为“璎珞”、“宝幢”,这两个美丽的地名一直沿用至今。

  繁华凋零话宝幢

  其实在“宝幢”这个佛教意味深浓的名字出现之前,这里已经创造过辉煌的历史。在洪荒年代,鄞州东部平原一片沧海,古鄞州人逐溪水而居。因为宝幢这个地方有天童、画龙、东吴三条溪水汇流,又有大山可作依靠,所以成了古鄞州人群居之地,他们在宝幢一带耕种和浅海捕捞。与居住在海岛的“外越人”进行物资交换,山麓商贸十分繁荣,人们就把此地称“鄮地”,把这个部落称为“鄮国”。据说“鄮国”中心在现在宝幢一个叫“同谷”的地方。“同谷”亦称“同岙”,《四明谈助》记载:“同谷山,县东四十里。以东、西两岙同一谷口,故名。”

  同岙村东、西、北三面环山,青山绿水,景色秀丽,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做了鄮县县治所在地。相传,秦始皇东南巡游的时候还曾在鄮县住了多日。古鄮城还有个称呼,叫“官奴城”,这和另一位帝王——宋武帝有关。传说宋武帝刘裕还在宁波戍守平乱时,为孙恩所败,狼狈逃跑,快被追上时,一个正在种田的奴隶救了他。奴隶冷静地用土盖住刘裕全身帮助他躲过敌人的追杀。刘裕平定天下后,知恩图报,不但解脱了这个“桂”姓奴隶“世代官奴”的身份,还把整个鄮城赏赐给了他,因此古鄮城又多了“官奴城”一称。

[1]  [2]  [3]  下一页  尾页
【编辑:沈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