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输血并非“万能药”
“在企业内外部多重成本上升和宏观调控政策双重挤压下,中小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的多种困难因素相互叠加影响,而各种困难因素必然以资金链收紧的形式集中呈现,转而向金融体系寻求资金支持。”有银行界人士通过本版互动平台分析当前众多中小企业亟需融资贷款的原因。
然而,单纯依靠融资输血是否可以根本解决中小企业的所有问题?答案显然否定。
“从根本上说,当前中小企业遭遇各种困难有其必然性,资金固然可解企业‘燃眉之急’,但未必就能解决其根本问题。”市工商联相关人士称。
该人士分析指出,本轮宏观调控政策的目标意在推进经济结构转型及增长方式根本转变,而大量中小企业的盈利模式与该目标未必相容。东部地区自然资源缺乏,中小企业生产所需原材料对外部的依赖性都很强,同时,产品技术含量低、市场议价能力差,盈利主要依靠低价劳动力的规模效应,这一模式在当前情况下恐已难以为继。
我们的调查显示,有近半数的企业认为,影响企业发展壮大的首要因素是“产品竞争力缺乏”或“科技研发、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而这,恰恰反映出企业转型发展的紧迫性。
同时,外部创业环境也构成对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硬约束”。据分析,当前创业投资环境重要呈现:以投资和出口驱动的经济增长方式未根本转变,内需启动尚需时日,中小企业稳定发展的内在基础尚不牢固;税收、产业政策的激励功能有待进一步发挥;市场和政策的不确定因素进一步导致企业行为短期化等问题。
除此之外,早在本报关于中小企业融资难第一组报道刊出之后,就有读者来信提出“新的发展环境要求企业主树立责任意识,重视建立企业的诚信度,让政府、银行、企业员工和企业协作商认可企业,跳出依靠银行或民间借贷融资概念的思维,另辟蹊径,自我促进”的中肯建议。
据最新消息称,从财政、税收等方面扶持中小企业的政策目前正在相关部委的共同协调下抓紧制定当中,据悉,该政策将涉及中小企业发展有关的方方面面,具体有望在今年下半年出台。
在接下来的报道中,晚报与人行市中心支行等相关部门仍将继续关注我市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并将组织部分企业与金融机构展开对接活动,共同为广大有实力及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寻求融资破解之道。我们欢迎更多读者来电(宁波市工商联87176058或本报财经新闻部87682752)来邮(nbwbshe@tom.com),共同支招。
宁波晚报记者 崔凌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