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第二故乡过上幸福生活 新老宁波人共建美好家园
稿源: 宁波日报  | 2011-08-28 08:12:13

  和谐促进会促新老市民融合

  对于和谐促进会,新老慈溪人都不陌生。

  慈溪市有3.5万家工业企业,吸纳了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目前登记在册的已达95.2万人。这些外来务工人员,集中生产分散生活,租住在慈溪的各村各社区,新的社会矛盾也因此悄然出现。

  慈溪市坎墩街道五塘新村党支部书记、和谐促进会会长胡华南回忆起2006年时的情况,“我们这个村,常住居民600余人,外来人口有3000多。本地村民几乎家家有房屋出租。原先,外来人员和本地村民共同生活,彼此隔阂,一件小事往往就能触发两个群体之间的冲突。”

  后来,他就和其他村干部商量,能不能成立一个民间组织,由本地人和外地人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管理,在增强外地人归属感的同时,实现新老村民融洽相处。

  2006年4月20日,慈溪市坎墩街道五塘新村和谐促进会成立了,这是全国第一个和谐促进会,首批入会的78名个人会员中,外来人员占了80%以上,胡华南被推选为村和谐促进会会长。

  之后,和谐促进会陆续成立新村民读书站、会员俱乐部、协会之家和夜间巡逻队,陆续举办电影放映活动、“五一”晚会、中秋赏月活动,新村民和老村民逐渐接纳彼此,和谐促进会也在短时间内成功调解了多起矛盾纠纷,外地人和本地人之间的“冰层”也逐渐融化了。

  后来,五塘新村的和谐促进会被推广到了慈溪。如今,慈溪市345个村(社区)全部组建了和谐促进会,共有会员单位3026家,会员2.8万人。

  在和谐促进会中,很多外地人入会并担任着职务,这是和谐促进会成功运作的一个重要因素。慈溪市掌起镇陈家村和谐促进会成立后,正在慈溪打工的贵州人墙兴贵辞掉工作,成为和谐促进会副秘书长,并开设了“小墙热线”。如今已是陈家村和谐促进会常务副会长的墙兴贵透露,热线开通至今,已经无偿为1.6万余名外来务工人员找到就业岗位,解决工伤纠纷300多起,因此,本地人和外地人都很信赖他。

  和谐促进会还被推广到了整个宁波市。

  在北仑,和谐促进会还让企业与周边村子之间有了沟通的平台,位于北仑区的吉利公司还探索出了“村企共管”模式,减轻了街道、社区和村干部的工作压力。

  吉利公司有500多名员工租住在工厂附近的新碶街道小山村和霞浦街道方戴村、朱塘村。吉利公司和这三个村建立了“厂村共管”制度。主要举措是:公司规定凡是需要在外租房的员工,要先到公司保卫科办理手续,使公司了解到员工租住的村子和房东的姓名,以便与村委会及时沟通;每季度让房东对职工进行一次评价,评价内容涉及员工是否能与邻里和睦相处,是否参加当地各项有益活动等,如果职工在租住地表现好,年终时还可从吉利公司获得一笔奖励。房东或其他村民有不妥行为,职工也可以反映,由吉利公司反馈给村里。

  “厂村共管”制度使吉利公司、职工和租住地村民三方沟通畅通,大家和谐相处。雷大烔的房东小山村村民方健康几年前中风了,雷大烔和租住在方健康家的几名吉利员工经常扶他上楼,并将他家扛煤气瓶等重活包了。而他们如果在厂里有事,方健康的妻子也会帮他们将孩子从幼儿园接回家。由于吉利员工在租住地普遍表现好,村民都喜欢将房子租给他们。

  他们在第二故乡奉献爱心

  老家在衢州江山的外来务工人员王娟,1994年来到慈溪打工,前几年,在慈溪市掌起镇开了家小加工厂。在和同是外地人的丈夫结婚后,两口子勤奋工作,家里的日子还算不错。

  “当年我儿子转学到掌起镇时,我找到村干部想办法,村干部很快帮我儿子联系好了学校。这里的居民对我们挺好的,我现在经济条件还好,所以想尽自己的能力帮助一下本地的贫困孩子。”王娟说。

  2008年年初,王娟得知掌起镇中心中学有一名贫困生需要帮助,便在当年春节,就和这名贫困生结成了助学对子,那是本地一家困难家庭的孩子。

  除了这个镇中学的孩子外,王娟还资助了不少其他本地困难家庭。章起镇一户人家有个姓陈的孩子,十多岁就没了妈妈,爸爸在一次劳动中受伤,失去了劳动能力。没有办法,小陈只得跟着爷爷奶奶生活,不幸的是,后来爷爷也去世了,小陈只好和奶奶相依为命。

  王娟主动找到小陈,每年节假日,王娟总要提着大包小包去看望小陈和他的奶奶,并不断给予小陈生活上的资助。

  “我觉得自己做的事很平凡,我的能力有限,也只是在尽一点自己的能力帮助别人,我觉得帮助别人也是帮助自己。”王娟说。

  另一个外来务工人员陶进同样让人敬佩。今年38岁的陶进,14年前从老家四川广元来到宁波打工,一直过着宁静的生活。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后,宁波发起了一波又一波支援汶川的浪潮,陶进的生活也被改变了。

  “宁波人为四川做了那么多事,我们应该有所回报。”陶进说,在那段时间里,他看到和听到的都是宁波人在尽力为自己的老家提供帮助。于是,陶进决定将之前建立的用于联系老乡的QQ群“四川人联盟”更名为“爱心志愿者社区”,计划以实际行动回报第二故乡对家乡的恩情。

  原来大家想的都一样,“爱心志愿者社区”策划的第一次活动就有60多名川籍外来务工人员参加。

  陶进说,“爱心志愿者社区”第一次活动是来到市区西郊敬老院开展服务活动,他们掏钱买来水果慰问品,陪敬老院的老人聊天,打扫卫生……之后,他们在每周六组织志愿者上街做交通安全劝导员、清除城市牛皮癣……

  他们的行动得到众多在甬外来工的响应。陶进的群越来越多,现在已经有6个了,群友已有800多名,群友们积极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赢得了市民的广泛称赞。

首页  上一页  [1]  [2] 
【编辑:陈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