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前的《宁波歌谣》亲切依旧
中国著名民俗学家娄子匡是周作人同乡,也是绍兴人,五四新文化运动后,从事歌谣收集整理研究工作。1929年,娄先生到宁波工作,编辑了《宁波歌谣》一书。“阿拉歌谣有交关,长长短短千千万,可惜有些太退板,捡青捡白捡一捡,有时碰到土字眼,呒哠好写真犯关,东搜西寻写一眼,花红脑髓会忖坏,再加阿拉勿大儇,这项东西搜寻难,弄得头痛背脊弯,还只搜拢一眼眼,等上打听大小娃,陆陆续续再出版。”在《宁波歌谣》中,娄子匡先生这样作开场白,生动地描述了他当时搜寻整理民间歌谣之难。
娄先生共收编了14首宁波民间歌谣入册,大多为童谣,这些童谣至今读来还那么熟悉亲切。如《囡囡宝》:“囡囡宝,侬要啥人抱?我要阿爹抱,阿爹出门买糕糕。囡囡宝,侬要啥人抱?我要阿姆抱,阿姆纺花做袄袄。囡囡宝,侬要啥人抱?我要阿姐抱,阿姐出嫁就要到。囡囡宝,侬要啥人抱?我要阿哥抱,阿哥读书朗朗叫。囡囡宝,侬要啥人抱?我要二哥抱,二哥割柴磨镰刀。囡囡宝,侬要啥人抱?我要阿娘抱,阿娘腰骨伛勿倒。囡囡宝,呒人抱,还是自家走走好。”又如《斗斗虫虫飞》:“斗斗虫虫飞,抲只麻雀剥剥皮,杜得杜得飞带起,飞到高山吃白米。”这些80多年前流传在宁波的童谣,虽和我们现在的版本有一定差别,但大体结构不变,读来分外亲切。
流传在宁波的几种童谣形式
经过长时期的发展,童谣逐渐形成了一些形式固定、表现手法比较特殊的传统艺术形式,宁波童谣亦是如此。流传在宁波的童谣大致可以分为摇篮曲、数数歌、问答歌、连锁歌、游戏歌、谜语歌、时序歌、绕口令等形式。
摇篮曲
摇篮曲是人一生中最早接触的文学样式,比较直接地表现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真实而质朴的生活场景,表现的感情自然朴素。大多为民众口头的即兴吟唱。《摇摇摇》是宁波流传时间长、流传地方广的摇篮曲:“摇,摇,摇,一摇摇到外婆桥。外婆叫我好宝宝,外婆桥上买来啦一条鱼来烧,头还呒没热,尾巴焦,置啦碗里打虎跳。”这首是娄子匡《宁波歌谣》里记载的。《摇摇摇》有很多版本,如“摇啊摇,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外婆来介纺棉花,舅舅来介摘枇杷,枇杷树里拗朵花,舅母戴了走人家,还话人家不泻茶,果落果落说人家”;还有“摇啊摇,摇啊摇,摇到外婆桥,一只馒头一块糕,宝宝闭眼睛快困觉,醒了以后吃糕糕”;还有的唱“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外婆叫我好宝宝,糖一包,果一包,吃得囡囡咪咪笑”……这些不同版本的摇篮曲说明这首摇篮曲流传之广、人们喜爱之深。
数数歌
宁波传统童谣中,有着数量不少的数数歌。数数歌是一种按照数序,结合一定具体事物,把计数与文学巧妙结合起来的童谣,它是形象化的数字启蒙教材。如《盘龙谣》:“第一龙,第二穷,第三蟹股骑白马,第四翻落江桥下,第五背刀枪,第六杀东洋(鬼子),第七七姐妹,第八八神仙,第九九龙王,第十十乌龟,十一磨斧头,十二杀倒牛。”这些童谣集数字、事物、音韵为一体,使当时的宁波儿童产生朗诵和计数的兴趣,现代人也能透过这些童谣一窥当时宁波的物事状况。
问答歌
问答歌又叫盘歌或对歌,往往通过设一组问答表现相互关联的事物,来培养孩子分辨事物的能力。前面提到的《囡囡宝》就采用问答形式进行,大人小孩一唱一答游戏式进行,给孩子带来无尽快乐。宁海《问鱼谣》中有这样的对答:“什么鱼好吃鱼头大?什么鱼好吃鱼刺多?什么鱼好吃只半边?什么鱼好吃鱼脚多?黄鱼好吃鱼头大,鳓鱼好吃鱼刺多,箬鳎鱼好吃只半边,望潮好吃鱼脚多。”引导孩子在比较中了解鱼的种类。
连锁歌
连锁歌很有意思,它用“顶针”方式将前句的结尾词语作为后句的开头,逐句相连首尾相接。娄子匡先生在《宁波歌谣》里记录《还是勿买好》的连锁歌:“正月铜钿多又多,拿些铜钿买青果;青果两头尖,还是买荸荠;荸荠扁椭椭,宁可买甘蔗;甘蔗节打节,还是买枸橘;枸橘绿莹莹,宁可买金猛;金猛像牙齿,宁可买桃子;桃子半边红,宁可买吊红;吊红大舌头,宁可买梨头;梨头一根柄,宁可买水菱;水菱像元宝,还是勿买好。”这类连锁歌韵律变化丰富,内容上有很强的趣味性和娱乐性,深受孩子们喜爱。
游戏歌
游戏歌是儿童游戏时伴随着一定的游戏动作而吟唱的童谣,往往有约定俗成的动作要求,有提高儿童玩耍兴趣和协调动作的作用。宁波童谣中这类歌数量众多。著名的如《掂掂窝窝》:“掂掂窝窝,猫儿做窠,青布白布,搦着算数。”这是孩童装扮成猫儿含布条作窠的游戏。又如《踢踢扳扳》:“踢踢扳扳,扳过南山,南山北斗,至尊买牛,牛蹄马脚,失落蹄子狗一脚。”这是孩童跳石子游戏。地上划好格子,一脚擎着,一脚踢石子使其移动一步,随即独脚跳过并唱此歌。也可为数脚游戏。许多孩童并坐,将脚伸出,一人以指数脚,一字一脚,末字所指之脚搁起,如此重复至尽。前面提到的《斗斗虫虫飞》是训练幼童敏捷抓手指的游戏歌,还有《打荞麦》、《拉锯》、《六月荷花朵朵开》等,不胜枚举。
谜语歌
宁波童谣还有许多谜语歌。“后门口,一株菜,落雪落雨会朵开”;“后门口,一只缸,团团圈圈生疔疮”;“后门口,一窠葱,第二天亮会拔空”。小时候,躺在床上,母亲这样给我们猜“后门口”谜组。“伞!”“锣鼓!”“筷箕笼!”我们几个孩子总是争先恐后地抢答谜底。宁波童谣中的谜语大多难度小,适应孩童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内容也多为孩子所熟悉,形象生动,韵味十足。“小脚老侬大肚皮,头里一沰黄那泥”是“酒坛”的谜面,用宁波话来说味道十足,活色生香。这些浅显生动的谜语大大丰富了过去宁波孩子的童年生活,开启了他们的智力之门。
时序歌
“正月嗑瓜子,二月放鹞子,三月上坟抬轿子,四月种田下秧子,五月端午吃粽子,六月朝天扇扇子,七月西瓜吃心子,八月月饼嵌馅子,九月吊红夹柿子,十月沙泥炒栗子,十一月落雪子,十二月冻煞叫花子。”这是宁波童谣中有名的时序歌《十二个月子字谣》,各地版本略有不同,它用优美的韵律引导孩子根据时令的变化去初步认识和了解自然现象。同样的时序歌还有《十二个月花名山歌》、《十二个月风俗歌》、《十二个月人物名》、《十二个月鱼名》、《十二个月农事歌》等,内容有介绍花卉鱼类的,有介绍农事知识的,也有介绍历史人物、宁波风俗的,帮助宁波儿童认识社会、认识自然。
宁波童谣是宁波方言的“活化石”,个性鲜明,地方特色浓郁,它不只对研究宁波方言有参考价值,许多童谣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生产情况、民俗风情,反映当时儿童的生活状况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它曾经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载体。可惜许多传统优秀宁波童谣像一颗颗珍珠渐渐散落在历史的时空里,亟待有心人去拾取收存,重新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