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科教·卫生
18岁的宁波高三学生在青海玉树灾区的支教故事
稿源: 东南商报  | 2011-09-04 08:21:07

  24个小时的硬座到西宁

  两条小腿都浮肿

  当大家看到上面那篇日志的时候,朱静文已经在火车上了。2月23日一早,朱静文从宁波乘动车来到上海。为了省钱,他买了赴西宁的硬座票。在拥挤的车厢里整整呆了24个小时,要想上厕所都很困难,但是他此时满心想着的是灾区的孩子们。

  朱静文在日记里提到:“我简直把自己神圣化了,正是依靠着这种神圣的想法,来支撑自己疲惫不堪的身体。”

  24个小时过去后,朱静文的腿几乎不会走路了。小腿浮肿,手指按压下去,就会出现一个个小坑。

  到达西宁已是次日晚上9点多了。朱静文到宾馆,见到了其他志愿者伙伴。经过一两天的休整,他们坐上了开往玉树的大巴。

  再坐16小时的大巴到玉树

  志愿者在路上相拥痛哭

  去玉树,要坐16个小时的大巴,而实际上,这16小时比坐24小时的硬座火车还辛苦。

  因为朱静文比较胖,而卧铺位子小,所以只能保持平躺的姿势不动,关键是他还晕车,再加上高原反应,朱静文这一路难受得直想吐。青海的2月温度很低,车外飘着鹅毛大雪,路况非常差,听说前几天刚有一辆车从山路上翻下去,大家心里都非常忐忑。

  朱静文的手脚被冻僵,浑身瑟瑟发抖。一会儿,车停了,下车一看,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以及尽头的高山,满眼是皑皑的白雪。几位志愿者抱在一起激动得痛哭起来。或许大家觉得,旅途上的艰辛,家人的反对,高原反应的折磨,都算不了什么了。他们一起谈理想,谈人生,谈共同想法——为了让自己的青春没有遗憾!

  玉树虽然残缺破旧

  但有着独特的魅力

  到达玉树已是第二天凌晨4点。第一眼看到玉树,朱静文都不敢想像自己今后如何在这里生活。到处是断壁残垣,废墟上密密麻麻地搭着“救灾”帐篷。

  直到天微微亮起,近处的街市,卖早点的,摆摊的,闲逛的……瞬间,这座废墟上的城市活了,散发着属于她的独特魅力。

  朱静文一行乘车来到学校。教室都是板房,积着厚厚的雪。志愿者们拖着疲惫的身体,被安排住进了10平方左右的板房。房里紧紧地摆放着5张床,上下铺。里面有几个铁箱子,那是他们日常生活的储物柜。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编辑:陈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