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船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
研讨会现场
中国宁波网10月8日萧山讯(特派记者吴冠夏)10月8日上午,首届舟船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杭州萧山举行,来自美国、澳大利亚、波利尼西亚等国家,以及国内舟船研究、遗址与考古、博物馆等方面的知名专家学者100余人相聚湘湖,共同解读8000年独木舟文化的精髓。
学术研讨会上,来自舟船、考古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各抒己见,开展了气氛热烈的学术交流。专家们介绍了中国及浙江现已出土、有初步考古成果的独木舟、相关木桨等,并对其起源历史与发展水平、制造工具、结构特征、技术价值、对当时人类文明影响等进行了深入探讨。国外专家专题介绍了世界古代早期出土独木舟的起源历史,与中国古代独木舟的异同,并对世界航海交往作用与影响进行了评析。
中国船史专家席龙飞教授提出,在跨湖桥、在中国,独木舟是用有段石锛制造的,有段石锛代表的中国海洋文明远播太平洋,影响所及不仅在我国东南沿海,对太平洋广大区域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何志标副教授在发言中说,跨湖桥独木舟遗存的发现,填补了中国船史研究的重大空白,不仅为“独木舟在长江中下游和滨海地区形成于8000年前或更早”的论断提供了强有力的实物证据,而且还为进一步研究中国木板船最早出现的年代提供了新的线索。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荣誉理事、海军少将郑明在题为《跨湖桥遗址独木舟与中华海洋文明起源探讨》的发言中提出,独木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中华独木舟遗存是丰富而悠久的,独木舟的制造成功,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件大事。有了独木舟,人们的活动范围扩大了,以此可以跨越水域,开拓新的天地,促进了生产进一步发展。独木舟为人类进一步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提供了有效的工具。较完整的独木舟和具有造修独木舟作坊特征的遗迹,在中国是唯一的、而在世界上可能也是仅有的,年代又最为久远,令人信服地证明,中华独木舟不仅发明的早,而且应用的早,在人类江海交往的历史中,在公元前6000年吴越先人已为世界做出中华民族的特殊贡献。因此,她不但是浙江的珍贵文化遗产,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据悉,研讨会由中国造船工程学会、浙江省文物局、杭州市园文局和中共杭州市萧山区委、杭州市萧山区人民政府主办,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船史研究学术委员会、北京郑和与海洋文化研究会古船研制工作委员会、杭州市萧山区委宣传部、跨湖桥文化国际研究中心、浙江湘湖旅游度假区管委会、杭州市萧山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承办,杭州市萧山跨湖桥遗址博物馆执行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