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粮食系统爱粮节粮反对浪费工作经验交流会13日在宁波举行。 |
|
节粮增效应从创新改良粮食工艺改良和增强节约意识两方面入手。 |
中国宁波网10月13日讯(记者陈锦源)10月16日便是“世界粮食日”。全国粮食系统爱粮节粮反对浪费工作经验交流会13日在宁波举行。国务院参事汤敏等全国知名“粮友”齐聚宁波,讨论如何节粮增效。众多“粮友”都认为,节粮增效应从创新改良粮食工艺改良和增强节约意识两方面入手。
粮食供需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
据了解,近几年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连年获得丰收,食物供给日益丰富,基本可以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需要。但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以及人口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粮食消费需求刚性增长,而耕地减少、水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等对粮食生产的约束日益突出,粮食供需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
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而且节粮其实是在节约土地、水、化肥以及电等宝贵资源。汤敏在交流上说,浪费不仅仅是一个现象,提高到一定的高度也是“犯罪”。这句话引起与会者的共鸣。他们认为,需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应尽早调研,以数据为基础,作出针对性强的措施或法规来遏制浪费粮食。
再不珍惜爱护粮食 或再会挨饿
“如果现在不尽早遏制浪费之风,将来规律会让我们有所报应。”国家粮食局发展交流中心主任田雨军告诉记者,目前粮食浪费比较多的有宴请、聚会、婚宴等,但目前还没有比较有效的措施来遏制。田雨军认为人们如果再不珍惜爱护粮食,或再会挨饿。
节粮增效可以从粮食生产到消费这一过程中来实现,包括生产、运输、加工、存储和消费等环节。节粮增效需要提高粮食的出品率,做好粮食产后减损以及减少运输和储存过程中的损失。消费环节自然就是不能铺张浪费。
且在上述众多过程中,与市民息息相关的便是消费,而市民恰恰是这一环节的节粮主力军。田雨军拿大众餐饮店铺举例,他支持采取食物按大、中、小等标准来定量销售。此外,对于学生在学校用餐,应该采取一定的奖惩措施,培养学生的节粮意识。
中国农业大学曾做过一项调查,有这么一项数据:如果按每户每天浪费1两粮食计算,全国3亿城乡居民每年浪费的粮食总量就达110亿公斤。如按每人每年消费360公斤粮食计算,相当于约1500万人一年的口粮。这数据无疑在提醒人们需更重视节粮增效。
交流会上,“粮友”们分别围绕“反食品浪费与需求侧管理”、“开展粮食产后损失调查”、“创新改良粮食存储、加工工艺”等话题展开交流。此外,部分“粮友”还将参加16日下午5点半在宁波国际会展中心举行的2011中国“世界粮食日”烛光守夜纪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