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波人的文化自觉让宁波市民讲堂充满活力生机。 |
上至唐宋,下到清初,甬上开讲堂办讲座的大家枚不胜举。当下宁波,依旧有一群人在延续甬上讲学精神,但讲学者并非固定一人,而是全国名流雅儒。这是宁波新时代催生的“讲堂力量”,犹如四明山林中的甘泉一般滋润着甬城人们的心灵。
“讲堂力量”延续甬上讲学精神
古往今来,钟灵毓秀的宁波曾经活跃着几大学派,如四明学派、阳明学派、浙东学派等,同时孕育了一大批思想家、政治家、艺术家和科学家,涌现出王守仁、朱舜水、黄宗羲、万斯同、全祖望等一批名人。他们不仅学识深湛,还广泛传播先进文化,造福百姓。
甬上讲学,北宋“明州庆历五先生”、南宋“甬上淳熙四先生”均声名远播。一群人聚在一起,谈经论典,儒雅不凡。这些思想、学术不仅在古代曾对宁波的社会发展起过巨大促进作用,在当代对宁波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也具有积极影响。
据记载,王守仁在世时,有姓名可考的弟子计300余人,而再传弟子遍布海内外。阳明学传入日本,影响了日本哲学思想史和明治维新。清代浙东史学名家全祖望的神道碑文中记载清初黄宗羲甬上讲学的范围,“东之鄞、西之海宁,皆请主讲,大江南北,从者骈集,守令亦或与会”,当年黄宗羲在宁波白云庄、延庆寺等地传播文明也是有据可考。
一个学派的形成需要一群人传道授业,一种书风的盛行要有一批人临摹经典。现在的港城宁波,不管是四明大地,抑或象山港湾,人们设讲堂、听讲座蔚然成风,甬城人民的文化自觉使甬上讲学精神得以延续,成为独特的宁波文化符号。
“讲堂力量”让大家思想更有价值
在中国古代,人文科学曾是社会的主导,轰动世界。现在经济建设为时代更强音,“人文”在某些层面似乎已被边缘化。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百家讲坛》特邀主讲嘉宾段怀清接受本网专访时表示,他非常认同宁波广泛开设诸如“天一讲堂”等讲堂,传播思想文化的做法,这样比一味的人文自怜、抱怨或哭泣来得更实际。
怀着积极的人文观,段怀清曾到多个城市开讲,包括央视《百家讲坛》等。开讲堂其实也是一种文化话语权回归的表现,是宁波城市“软实力”的表征。以他的观点,开讲堂、办讲座是一个扩大“软实力”影响力的策略。把专家学者的阶段性成果等通过讲堂传播给大众,这恰恰是人文科学影响民众、社会和时代的有效途径。
如今讲堂在宁波遍地开花,除了阅读,专家学者来甬传经送宝无疑为市民提供又一学习先进文化的途径。名流大家把专业或跨专业的问题带到民间,让市民一起思考、领悟。在短时间内,这些先进文化、思想,丰富了市民的日常思考。从这角度看,宁波的“讲堂现象”让人欣慰让人喜。
不同时代的思想表达方式不尽相同。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全民看报的时代,专家学者的思想是通过报纸传播。而现在,只需在一两个小时内,他们可通过讲座的形式传经送宝。终归,传播让思想有力量,一个人的思想只有在传播过程中,与其他人的思想发生碰撞,才会社会化,进而对社会、时代产生影响和作用。
以“天一讲堂”为例,主讲专家之一徐友渔说:“我知道宁波经济建设发展颇佳,透过‘天一讲堂’,更可知宁波在发展文化方面亦有大抱负。”他认为,如果一个城市只抓经济建设,就如同一个人只用一条腿走路,或一条腿强健有力使劲往前走,而另一条腿则像有小儿麻痹症,被拖着走。如此瘸状极不雅观,却是时代、社会的直观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