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讲堂主讲嘉宾傅丹现场给听友亲授琴艺。 |
|
讲堂惠民,贴近民生。 |
中国宁波网12月26日讯(记者 陈锦源) 当听讲座成为一种时尚,就像天一阁、莲桥第一样,这些听讲人无形中也成了城市的文化符号。在这延续那细水长流的精神,他们已离不开讲堂,而讲堂也因为他们的文化自觉而充满活力生机。
宁波的市民讲堂独具亲民性,这些公共文化资源得以共享,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一个文化交流与思想碰撞的舞台,也影响了他们的生活、工作。
讲堂全民开放 听友称其为“希望工程”
讲堂的讲题雅俗共赏,理趣兼具,内容涵盖面广。以市图书馆“天一讲堂”为例,讲题既有海内外知名学者最前沿思想交流与沟通,又有贴近老百姓日常文化生活的热点阐述,还有群众喜闻乐见的百科知识介绍与传统技艺传授。这可乐坏了听友。
葛志华是一名宁波外来务工者,平时喜欢到市图书馆看书。2006年4月11日那天,他到市图借书时,留意到“天一讲堂”的预告。当时,他以为讲座只是为本地人而设。看了几次预告,觉得内容相当有益,他心想即使要花钱也要去听讲座。到场方知,“天一讲堂”原来是全民免费开放。
从2006年4月至今,葛志华几乎每周六都去“天一讲堂”听讲座。各类题材的讲座不仅与他的生活息息相关,还为他解惑释疑。例如,2008年的劳动法、合同法、继承法、财产法4场法律讲座,均由专业法律工作者主讲,这些讲座让他对劳动法、合同法有所了解,的确是一次法制再教育。
此外,“天一讲堂”让他拓宽了知识面。“文学人如何走向成功”、“散文写作”、“小小说创作”等讲座给他的文学创作注入活力。经过多年的文化熏陶,他从原来没发表过文章到颇有斩获,他开心了很久。他的感受是,“天一讲堂”是市民教育的一项“希望工程”。
“天一讲堂”听友会架起讲堂与市民的桥梁
“天一讲堂”听友会以“天一讲堂”为平台,定期开展集中阅读、主题讨论、专家解读等活动。首次参加听友会集体活动时,听友李娇文颇觉遗憾,她由于工作原因没能参加以前的活动。
工作以来,她一直觉得自己圈子小,希望有个平台能够让自己学到更多的东西,接触到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听友会成员中,有在校学生、工程师、企事业职员、退休干部等,这正合她意。如果说“天一讲堂”能让她不断充电,那“听友会”无疑让她多了一群知心朋友。
诸如葛志华、李娇文等老听友还有一批又一批,他们相约在知识的殿堂,成为“同道中人”。讲堂让市民在家门口有了与专家学者近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的平台,也给了市民一个学习先进文化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