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的刘佳芬。
中国宁波网5月30日讯(记者 王巍 钱昕 通讯员 许玉芬)“在孩子身上看到了点点滴滴的改变,慢慢地学会了生活自理、礼貌待人,特别是社区教学,让孩子学会了购物、看病,与人沟通和交流,学会了适应这个社会的能力,同时能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让我们唯一能说的只有感谢!您们是孩子最亲最敬爱的人!”小振(化名)的妈妈对达敏学校校长刘佳芬充满了感激。
在智障儿童家长的眼中,自己的孩子在达敏学校就读后有着惊人的变化。他们能到超市有条不紊地挑菜,看价格;他们能到餐厅当服务生,帮助顾客点单。这是所有家长和孩子们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但是现在他们做到了。
这一切因为一个人,刘佳芬。
“刘校长就是我的恩人。”
小华(化名)患有唐氏综合症。在幼儿园时,脱袜子,丢鞋子,尿裤子的小华很不讨老师喜欢。有一次小华在上级领导检查幼儿园时跑了出来,被老师拧了脸颊。回家后的小华比划着拧紫的脸蛋眼泪啪啪地往下掉,范建萍抱着儿子心如刀割。
到了达敏学校后,小华家开始有了希望。在刘佳芬提出的以“生活”为核心的教学中,范建萍看到了一个“崭新”的小华。这个小华会自己收拾碗筷,打扫卫生,上厕所,刷牙洗脸,还会跟老爸老妈聊上两句学校里的事情。“这些事对正常孩子来说只不过是雕虫小技,但对我们的孩子来说真是来之不易。”范建萍说,刘校长就是她的恩人。
开门办学社会变成大课堂
15年前,刘佳芬来到了达敏学校。在与孩子们吃午饭时,她看到很多孩子不是把饭喷得满桌都是,就是把饭吃到了脸上。“一个二十几岁的学生,马上就要毕业了,吃饭还是一团糟。”刘佳芬陷入了思考,我们应该怎样去衡量、评估弱智儿童的教育质量,1+1=2难道比生活更重要?
上任三个月后,刘佳芬提出了“以生活为中心”的分层教学改革方案。她对家长承诺:给我时间,我一定让你的孩子有变化。刘佳芬深知学习不能一直困在学校,要突破围墙、开门办学。于是,“学校课堂与社区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但是这是一个大胆的设想,因为学生都有智力障碍,出去安全是个大问题。 “我们的教学内容要结合社区的内容,以便学生将来能够生活于社区、服务于社会。”刘佳芬很有信心。不久,学生们来到中央花园小区,向物业的花木老师傅学习种植技术;来到五星级酒店香格里拉,向面包房师傅学习做面包;来到乐购超市,体验“消费”……
15年的教学实践,刘佳芬兑现了自己的承诺。
打造特殊教育的“中国样本”
在2010年9月的特殊教育国际交流会上,刘佳芬代表中国特殊教育者在2000多位不同肤色的特教专家面前作了以“中国特殊教育社区化”为主题的报告,她的一系列特殊教育领域内的实践和由此取得的不斐业绩引来了专家们的热烈掌声和小小哄动。会议主办方破例将原定每人25分钟的发言时间特意为她延长至50分钟。
横滨大学的渡部教授在报告结束后点评说:“达敏学校开展社区教育是有规划、有系统的教学活动,特别是教育协作理事会做得非常好,很好地打通了特殊教育在社区开展教学活动的壁垒,这在日本是绝对做不起来的。达敏学校开展的课堂教学在社区的教育成果值得推广。”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