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文化·体育 正文

"小白礁I号沉船"发掘今结束 首次尝试夜潜考古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2年07月11日 09:20   【 】 【打印

“小白礁I号沉船”考古发掘首次尝试夜潜。

  今天,“小白礁I号沉船”考古发掘工作正式结束。截至7月5日,共出水器物135件。

  昨天,“小白礁I号沉船”与“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专家座谈会在宁波博物馆举行。专家们认为,这艘沉船为复原“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提供了极为难得的实物资料。

  第一次夜潜围着沉船转了一圈就上来了

  昨天,出现在座谈会上的水下考古队长林国聪,与之前刚进驻小白礁时相比,明显又黑了一圈。

  他告诉记者,这次考古发掘,他们首次尝试了夜潜,这在全国范围内,也是第一次。

  事实上,夜潜风险比较大,这也是水下考古一直未将夜潜付诸实践的最主要原因。

  6月22日那天,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天晚上,共有6名水下考古队员下水。“这些队员都是经过夜潜训练的。”林国聪打了个形象的比喻,“这就好比你拿到驾驶证后,才能开车,一样的道理。”

  林国聪第一个下水。“夜潜时,能看到比白天多得多的海中生物,让人眼花缭乱。”但也正因为这些海中生物的“捣乱”,导致海水中悬浮物增多,“水下能见度变得很低。”结果,林国聪只能在沉船遗址附近转了一圈就上来了。

  尽管有遗憾,但林国聪表示,这也是为科研所做的一次勇敢的尝试。

  “小白礁I号”是一个隐藏着无数秘密的宝库

  座谈会上,林国聪展示了他们引以为傲的“宝贝”———沉船的平面、立面剖面图。

  “这次测量我们采用三维测绘方法,测绘数据直接拷入电脑。”林国聪表示,这也为后期三维模型制作做好了准备。

  昨天,围绕在“小白礁I号”上的诸多谜团依然引起了专家们的兴趣。

  “这艘船的触礁应该不是正常航行的结果。”大连海事大学港口与航运研究所所长孙光圻提出了新的观点,他认为,如果是人为操作疏忽这方面的因素,应该是船头触礁。“现在是尾部触礁,所以应该是遇上恶劣天气了。”

  事实上,“小白礁I号”本身就是一个隐藏着无数秘密的宝库。这些秘密或许会随着考古的进一步发现解开,又或许将永远留给我们诸多遐想。

  但座谈会上,专家们普遍认为,沉船的发现,至少可以印证一个问题,“当时明州港在东亚贸易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陈尚胜指出:“宁波港在这其中发挥的作用,没有其他任何一个港口可以代替或者超越。”

  央视可能将直播沉船出水

  明年,“小白礁I号”将出水,“重见天日”。

  林国聪透露,明年将对沉船进行层层编号、记录,然后拆分后出水。“这是最常规的一种方式。”林国聪说。

  “南海一号”实行整体打捞,并用一座“水晶宫”将其整体保存起来。“这是个特例,可能考虑到了诸如盗捞等因素,但‘小白礁I号’就没这个必要。”

  事实上,船体保护难度很大,“即便是在全世界,到目前为止,也没有一个特别成功的案例。”

  “这就好比人上太空,需要很多保护措施一样,沉船改变了生存环境,从水中到空气中,也会产生一系列问题。”林国聪说,所以,他们会对船体保护组织专家进行论证。

  “小白礁I号”出水后将“入住”正在建设中的港口博物馆。林国聪告诉记者,港口博物馆有些地方就是为沉船量身定做的,比如,“进门的位置留得很宽很高,就是为了便于船体进去。”

  据介绍,明年“小白礁I号”出水时,央视有可能再次组织直播。

  宁波晚报记者 梅薇 通讯员 徐学敏

稿源: 宁波晚报   编辑: 徐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