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文化·体育 正文

“小白礁Ⅰ号”沉船结束今年现场水下考古工作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2年07月11日 09:20   【 】 【打印

  7月初新出水的文物

  水下考古队员在夜潜。

  “小白礁Ⅰ号沉船今年的现场水下考古工作正式结束了,我们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果,也有更多的后续课题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昨日,小白礁Ⅰ号沉船与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专家座谈会在我市举行,水下考古队队长林国聪用这句话做了开场白。

  今年现场考古正式结束

  据林国聪介绍,自5月11日正式启动小白礁沉船水下考古工作以来,在现场主要从事的是船载文物出水,船体测绘与评估工作。“截至7月5日,我们共潜水360人次,总潜水时间18018分钟,出水器物共计135件,其中包括铜器、青花瓷、梅园石、陶器、船板、木块标本等。”

  “虽然现场考古部分工作结束了,但大量的案头工作却刚刚开始,我们要对前期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研究,为明年的船体发掘出水做准备工作。”林国聪说,“根据小白礁沉船的具体情况,我们计划在明年将沉船一层层编号,再一块块拆下来出水,这也是最常规的发掘出水方式。”

  林国聪还介绍说:“出水保护将分为现场保护和实验室保护两个阶段,而事实上,出水保护比发掘难度更大,也需要更多的经费,因为在海水浸泡、泥沙覆盖环境中百余年的沉船,一旦出水,生存环境将发生巨大变化,很容易出现损伤。这是全世界范围内正在努力攻克的难题,目前尚没有特别成功的案例。”

  全国首次水下考古夜潜

  值得一提的是,在6月底,小白礁沉船水下考古专家们尝试了夜潜探摸,这尚属全国首次。“夜潜是水下考古队员培训的一项内容,但真正用于实战,在国内水下考古项目中,我们是首次。”林国聪表示,“相比以前,我们这次通讯、灯光系统等条件都有很大进步,对夜潜工作有了一定的安全保障。”

  为什么要夜潜?专家的解释很形象:“这就好比开车,白天在城市里那么多人开车不舒服,而晚上人少,车速可以提上去,就更有利于工作开展。夜晚的水底到底是什么状况?我们一直很想了解,当然,我们也是科研尝试性地进行夜潜,毕竟夜潜比白天工作风险更大。水下考古并不是队员们孤军奋战,潜水时水面、水底都有工作人员一起配合工作,到了夜晚,对水面工作人员来说环境变化太大了。”

  夜潜当晚,林国聪和他的队员们共六人分三组先后下水,“我和另一个队员是第一组下水的,其他两组队员随即跟进,下水后我转了一圈,发现当日的能见度并不好,就做手势让队友们出水了。这次夜潜时间虽然不长,但也检验了我们的能力,增进了我们的工作经验。”

  沉船发现填补学术空缺

  昨日参加座谈会的专家们都是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研究领域的权威,他们听了林国聪的介绍后,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大连海事大学教授孙光圻享受国务院专家特殊津贴,从事中国航海史的研究多年,他指出:“就海上丝绸之路、航海史研究而言,明代和清前中期研究比较多,但因为史料和实物的缺乏,对晚清道光年间的航海史及当时海上丝绸之路的研究比较薄弱,小白礁Ⅰ号沉船的发现,可以弥补这个空白了。”

  中国船史研究会副会长袁晓春说,以前我国发现、发掘的中国古船系中,已经分别有宋、元、明等年代的沉船,但是唯独缺少清朝,而小白礁沉船的发现正填补了一个空缺,对于研究中国古船具有重要意义。

  东南商报记者 李臻

稿源: 东南商报   编辑: 徐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