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外媒
宁波首创“房票”质押贷款 变出拆迁农民创业第一桶金
稿源: 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 2012-07-16 08:40:49

  就是这张“房票”,让张江贵一家的塑料企业解决了资金困难。本报记者盛高摄

  浙江在线07月16日讯

  编者按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胜利闭幕了。当赵洪祝同志“为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而奋斗”的余音绕梁,当亲历了盛会的数百名党代表,带着会议的新思想、新眼界、新冲动回到创业创富的发展一线时,他们的眼前展开了一幅怎样的画卷?

  他们懂得当下浙江的历史方位——赵洪祝同志在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上的报告中,开门见山地指明了这一历史节点,即“全面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胜利,迈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关键时期”。

  30多年改革开放,历届省委率领勤劳智慧的浙江人民衔枚疾奔,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历史奇迹。今天,我们站在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新征程的起跑线上,一系列先发地区的发展烦恼接踵而来,如何创造性地解决这些史无前例、无章可循的发展难题,需要来自基层草根的大智大勇。

  本组特别报道撷取了若干个来自于基层一线的生动故事,描述群众智慧、浙江精神是如何通过创业创新来攻坚克难,它们充满了浙江人民唯实求进、勇于试水的地域性格,它们将带来这片改革开放沃土上的芬芳!

  全称为“集体土地房屋拆迁补偿权益质押贷款”,宁波市江北区2011年11月在全国率先推出。

  简单地说,就是村中老房子被拆迁的农民,可以凭已经和相关拆迁单位签订好的“农村集体所有土地住宅拆迁调产安置协议”,向金融机构申请质押贷款,最多可贷到“房票”价值的60%。

  这一政策,将有形的“农村住房”担保,深化为将无形的“拆迁安置协议”作担保物,大大拓宽了拆迁农户的融资渠道。

  “做生意的资金以及装修的钱,一下子就全解决了。”

  ——江北区庄桥街道西邵村村民陆联军

  去年11月江北区推出“房票”质押贷款政策后,陆联军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陆联军平时做海鲜生意,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他一直很着急:因为自己做的是小本生意,流动资金现在颇为紧张,而他那买在镇海新城、已交付的新房又亟需花钱装修。

  老房子一年多前已被拆迁、分到的安置房距交付还要两三年,到哪去找钱?

  有了“房票”质押贷款政策,陆联军拿着自己可分配260多平方米安置房的一张“房票”,向宁波市区信用联社申请了60多万元的贷款。

  “当初真没想到,会有这样的好事。”

  ——江北区庄桥街道袁陈村村民张江贵

  23岁的张江贵和父亲张锦火是宁波市江北区庄桥街道袁陈村村民,去年老房拆迁后,来到庄桥姚家村办起了江北江瑞塑料制品厂,主要生产自封袋、平口袋、印刷袋和一些五金加工制品。

  去年11月,张江贵接到了几张订单,然而,一家人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因为流动资金吃紧,还缺少10多万元的材料款,一家人跑了好几家银行,仍然愁眉不展。

  “我们的老房子拆迁了,缺少抵押物,贷不到款。”张锦火说。

  就在一家人眼巴巴看着这到手的生意快要黄了的时候,张锦火想起了“房票”质押贷款政策。抱着最后一丝希望,他找到了宁波市区信用联社庄桥信用社。

  没想到,这事儿还真的办成了。不到一个星期,20万元贷款就下来了,张家父子顺利接下订单。

  “多亏了这笔贷款,现在这几个客户已经与我们长期合作了。”张江贵表示,现在生意越来越红火,几天前,他再次来到信用社,询问增贷的可能性。

  创新出“全国第一个”

  2009年,作为“宁波市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单位”,江北区在全国率先推出农村“两权一房”抵(质)押贷款,至今累计发放贷款1.43亿元,其中78%来自农村住房抵押贷款。

  随着近年来江北区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和农房“两改”的深入实施,目前全区近万户农民处于房屋拆迁过渡阶段,许多以农村住房抵押获得贷款的农户失去了抵押物。

  由于拆迁过渡期通常要两三年时间,很多农民拿着“房票”,却找不到质押贷款的门路,江北区由此创新,成为全国第一个全面推行“房票”质押贷款政策的地方。

[1]  [2]  下一页  尾页
【编辑:徐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