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东修复古籍时一丝不苟。 (毛一波 厉晓杭 摄)
明科举録、清乾隆、红楼梦……这些极富价值的古代书卷因时间和环境的作用,早已破败不堪,但经过李大东的“拯救”,却奇迹般地“复活”了。
李大东原是天一阁的副研究馆员,因他将大半生心血倾注于古籍修复,大家亲切地称他为“古书郎中”。古籍修复是一个孤独且生僻的工种。从业30余年来,李大东几乎终日与寂寞为伍,而在退休后,全国各地慕名前来请他修书的单位和个人也络绎不绝。
古籍修复可不是件简单的事,里面蕴含着高深的学问。李大东告诉笔者,这个工作对从业者的自身素质和操作手法要求极高,古籍修复人员不仅要熟悉古籍的版本与装帧形式,更需要娴熟的技艺和极好的耐心。“修复一本古籍需十余道工序,有时候为了寻找底本的一个字,然后把缺字复原组合于古籍当中,就需要好几天。”
李大东说,古籍对纸张的要求很高,20多年前,他在全国遍寻古籍专业用纸,一无所获。后来,他在研究地方志时,发现在奉化有家造纸作坊,几经波折找到一位会造纸的老师傅。“一开始老师傅不愿接我的单子,怕这种纸没有销量,我向他承诺,卖不出去的纸由我承包,经过百余次试制,古纸再造终于成功,这才解决了纸张难题。”
李大东的书桌上,放着辽代经书的复本。这本来自山西应县木塔的经书,被发现时已有相当程度的破损。李大东得知后,前后十几次前往山西,希望当地文保单位可以交给他来复刻印刷这部经书。“一开始被拒绝了,我就接连不断地去,后来他们也感动了,就把底本交给了我。”
“我想将一些珍贵的古籍用传统雕版印刷,把中国的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去。”李大东根据唐、宋、辽三个原本复刻了雕版《金刚经》等。他说,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加入这个行业,一起拯救和延续古文明的历史记忆。记者 厉晓杭 海曙记者站 毛一波 通讯员 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