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安 绘
前段时间走红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水磨年糕,因而引来了市民议论,现在的慈城水磨年糕多为游客展示,缺乏真实感,是否宁波已经没有几户人家手工做年糕了?
笔者日前走访了水磨年糕传承基地冯恒大公司,把疑问抛给了这家中华老字号:作为省级非遗项目,水磨年糕能否回归原汁原味?
水磨年糕已失去手制土壤
现年76岁的谢大本是水磨年糕的省级传承人。他告诉笔者,就他所知,至少在慈城镇,已经没有村民手工打制年糕了。“手工制作已经失去了土壤。”
据考证,如今的水磨年糕工艺发轫于清朝年间。直到1953年实行粮食统购统销前,不但慈城当地家家户户做年糕,许多老字号也出售水磨年糕。1953年后,手制年糕的风气渐渐式微,至上世纪90年代粮票停用,村民做年糕也不再开“家庭作坊”。
“原汁原味”的水磨年糕为何无法在民间再现?谢大本认为,直接原因是生活的变迁。“从前过年,几户人家的壮劳力凑在庭院里打年糕,现在一来没了场地,二来也凑不齐足够的男丁。”
原来,做水磨年糕是项体力活。仅舂打环节,一块粘粘的年糕就要用沉重的木柄石槌打20遍,家庭做年糕,需要多人协作,现在哪里去找那么多人来打年糕呢?
机器产的水磨年糕更好吃
现在市面上销售的“水磨年糕”,都是机器量产的。“有些摊贩叫卖长条的‘手工年糕’,只要量量长短便知真假。”“冯恒大”董事长纪平直言,所谓“手工年糕”,大都是用模子印的,因为手工效率太低。
机器也能保存水磨年糕的传统工艺。“冯恒大”聘来传承人,改进、研发相关机器,将制作水磨年糕的近20道工序逐一搬上流水线,并制定了年糕的宁波地方标准。手工磨粉会有颗粒,机器磨粉滑如豆浆,手工舂打20下的,机器可以实现200下……用“青出于蓝”来形容机器年糕的品质和口感毫不为过。
那为什么有人说机器年糕不好吃呢?问题主要出在包装环节,在进行真空包装处理时,会影响年糕口感。“凡是尝过机器新做年糕的人,没有不说好吃的。”纪平说。
与时俱进才是“原汁原味”
既然机器做的年糕保留了传统工艺,口感更好,工厂里的水磨年糕算不算“原汁原味”的非遗呢?
对此,江北区文化馆相关负责人表示,“非遗”传承分活态传承和非活态传承,保持活态传承是非遗延续生命力的关键。“我们不能寄希望于大众的文化怀乡病,只有给非遗加入现代元素,与时俱进才能‘原汁原味’。”
据了解,“冯恒大”在传承基地建立了水磨年糕体验馆,每年接待参观游客两万人,由传承人谢大本亲自带着市民、尤其是小朋友们体验。“展示、表演不是作秀,通过亲身体验,才能维系市民对水磨年糕的记忆。”江北文化馆馆长董风说。记者 余方觉 通讯员 邵竹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