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文化·体育 正文

河姆渡文化亮相纽约时报广场 走向世界舞台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2年10月05日 10:08   【 】 【打印

  天一阁

  河姆渡遗址

  8月27日,本报推出了“寻找宁波记忆符号”专栏,引起读者热烈响应,来信推荐自己心目中的“宁波记忆符号”,为宁波城市标识征集提供丰富素材。今天,本报推出的“宁波记忆符号”是天一阁与河姆渡。

  记者 张落雁 李臻/文 记者 刘波 /摄

  天一阁:一脉传承的书卷气

  “书藏古今,港通天下”是宁波的城市形象主题口号。其中,“书藏古今”指的是天一阁。

  天一阁于1561年由兵部右侍郎范钦主持建造以来,已有400多年历史,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私家藏书楼,也是亚洲现有最古老的图书馆和世界最早的三大家族图书馆之一。

  范钦平生喜欢收集古代典籍,后又得到鄞县李氏万卷楼的残存藏书,存书达到了7万多卷,其中以地方志和登科录最为珍稀。

  天一阁博物馆占地3.1万平方米,由藏书文化区、园林休闲区、典藏保护区和延伸区四大功能区组成。天一阁内的藏品之丰,令人惊叹。其中,现藏古籍近30万卷。

  天一阁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应芳舟告诉记者:“天一阁阐释了宁波的文化厚度和学术影响。海内外游客参观天一阁,会有一种步入书城朝圣般的感觉。这种氛围的形成,与古往今来崇文尚学的浙东学风密不可分。”

  “天一阁更有着非同寻常的世界意义。近年,美国罗德岛大学所建图书馆的建筑风格也参考自天一阁。为适应时代需要,天一阁实施的古籍数字化工程将使全球网民在线共享30万卷古籍这一人类文明成果。天一阁书香早已飘出国门,辐射全世界。”应芳舟介绍。

  “我生长于天一阁边上,小时候不知道偷偷溜进去多少次。那时,印象中的天一阁,无非是几栋神秘的老宅、幽深的池塘,青翠的小竹林……直到大学中文系的老先生讲解《易经》里‘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的含义时,直到学习文献学时老师一次次提到“天一阁藏本”的珍贵时,我才猛然醒悟,这座藏书楼是何等厚重。”市民张琴这样告诉记者。

  河姆渡文化走向世界舞台

  宁波记忆符号走上了世界舞台!9月上旬,美国纽约时报广场15000平方英尺的立体大屏幕以“七千年文明河姆渡”为题,展播了河姆渡文化内涵、相关活动的文化形象图集。

  河姆渡遗址是中国东南沿海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余姚河姆渡镇,总面积约4万平方米,年代约为公元前5000~3000年;1973年被发现,经两期发掘,合计发掘面积2800平方米,出土文物6700余件。1982年,河姆渡遗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

  河姆渡文化的主要特征表现:栽培水稻、干栏式建筑、驾驭舟楫、信奉崇尚凤鸟等。

  栽培水稻,从事以稻作为主的农业活动。遗址(第四文化层)分布着较大面积的稻谷堆积层,最厚处近1米。伴随出土的代表性农具骨耜,170余件。稻谷、骨耜的发现,对于探讨中国栽培稻的起源及其在稻作农业史上的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居住“干栏式建筑”,运用“榫卯木作技术”。大量“干栏式”建筑遗迹,可防潮防野兽,是我国南方传统木构建筑的祖源。尤其是榫卯技术,把中国榫卯技术的历史推前了2000多年,被考古学家称为7000年前奇迹。

  驾驭舟楫,开展水上活动。遗址出土8支木桨,是目前所知世上最早水上交通工具。出土的大量水生动植物,特别是鲨、鲸等海生鱼类骨骸的发现,证明河姆渡先民已凭借舟楫把活动范围扩大到江河及近海地区。

  信奉崇尚凤鸟。出土的大量精美艺术品中,不少饰有鸟和太阳结合的图案。其中,国宝级文物“双鸟朝阳”象牙雕刻更是形象地反映出原始农业发明以后,先民对知时的鸟和照耀万物的太阳的崇拜。

  编辑: 陈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