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讯 记者前天从市质监局获悉,近几年来我市地产食品质量安全情况总体稳定,食品实物质量安全合格率连年保持在96%左右,在“三鹿奶粉”、“健美猪”、“染色馒头”、“塑化剂”等重大事件中,在国家、省、市三级监督抽查中未检出过“三聚氰胺”、“瘦肉精”、“馒头加色素”、使用塑化剂等问题,也未发生地产食品安全事故(事件)。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食品生产企业1044家,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20家,食品相关产品生产企业189家,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1家,合计1245家。我市食品生产企业中,水产加工制品、酱腌菜、桶装饮用水、糕点、粮食加工制品等生产企业数量相对较多,5类产品生产企业占到全市食品生产企业约50%,乳制品生产企业目前只有1家,没有奶粉生产企业。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主要生产的是食品香精香料。
据介绍,目前我市探索形成了一套对食品生产企业实施信用监管的制度,倒逼企业全面落实食品生产安全主体责任,市生产加工环节食品安全形势平稳发展。
如在实施企业信用等级评价方面,采用倒扣分的方式,即对企业违反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每类行为确定一个信用扣分的分值,以3年为一个周期,以100分为每家企业初始信用分,通过各类日常监管,按不良行为扣分标准,通过信息化平台,自动扣减每家企业信用分值,自动确立每家企业的信用等级。此外,还对企业信用等级分类实施监管,及按每家企业上一周期信用等级确定本周期的监管等级,对较好的A类企业实行常规监管,对一般的B类企业实行加严监管,对较差的C、D类企业实行特别监管,直至退出市场。根据信用等级,目前我市共有A类企业1035家、B类企业180家、C类企业22家、D类企业8家。
“为实现食品安全风险主动有效防控,积极开展‘五预’工作,即预分析、预检测、预整治、预警、预告。”市质监局相关人士说,如“预检测”,就是针对食品生产安全的特点,在对地产食品实施监督抽查的基础上,对重点监管食品增加了重点原材料安全指标的预防性检测。如对牛奶公司的生鲜乳、肉制品生产企业的原料肉、糕点生产企业的原料油、年糕和酒类生产企业的原料大米等开展检测。如“预整治”,根据预分析和预检测发现的问题,及时发出相应的预警和预告,并视情确定部分问题较为突出的食品生产行业开展专项整治。据透露,2009年至2011年,我市先后对酱腌菜、桶装饮用水、豆制品、水产加工品、年糕、黄(白)酒、食品添加剂等开展了专项整治,有效地防控了区域性、系统性质量安全事件的发生。(记者 徐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