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宁波市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的代表办理报到手续。(资料图片)
代表履职:让基层的声音传得更响更亮
“以前,我想的是个人怎样做些对社会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当选代表后,我想的是,怎样代表老百姓的心声,为老百姓做实事,尽责任。”今年4月18日,第一次参加市人大会议的葛春琴在报到时表示,一定要履行好代表的神圣职责,反映好人民群众的意愿,积极建言献策。
葛春琴的话道出了人大代表最真实的想法。十年间,我市人大代表心系百姓呼声,将基层人民最关切的声音传递到大会上,继续履行“人大代表为人民”的庄严承诺。
今年是市人大代表的换届之年,跟上一届相比,来自基层的代表比例有所上升。据数据显示,选举产生的492名人大代表中,工农代表162名,占代表总数的32.9%。其中,一线工人42名,占代表总数的8.5%,比上一届提高3个百分点;农民51名,占代表总数的10.4%,比上一届提高3.7个百分点;企业负责人69名,占代表总数的14.0%。党政干部159名,占代表总数的32.3%,比上一届降低了6.1个百分点。代表中,还有一名外来务工人员。来自基层一线代表人数的增加,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回归了人民民主的本来意义。民智民意在政治实践中,正显示出越来越重的分量,来自基层最真切的声音传得更响更亮了。
多党合作: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空间越来越宽阔
十年来,我市的多党合作事业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出发,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大局,开拓创新,积极实践,工作制度日趋完善,多党合作优势进一步体现,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为推动宁波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这是今年9月27日,在市委外宣办召开的“十年看变化”系列新闻发布会上,市委统战部副部长、新闻发言人叶剑辉就我市多党合作事业有关情况所作的介绍。
叶剑辉在发布会上说了一件让他印象深刻的事:2010年市委召开协商会,就《中共宁波市委关于制定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征求意见稿)》征求各民主党派意见建议。在协商会上,市各民主党派提出的“优化中心城区的区域空间布局”、“加强品牌农业建设”、“提高海洋经济的战略地位”等意见均被采纳。宁波这种将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建立重大问题事前协商和事后通报制度,体现了民主协商的优势和作用。10年来,我市多党合作各项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民主监督作用得到进一步重视和发挥。10年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共向市委、市政府提交调研报告438篇,其中被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的有85件,被政府部门采纳的有283件,在各级人大、政协会议上提出议案、提案7200余件。宁波还在全省率先出台《宁波市特邀监督员工作管理办法》,积极开展特邀监督员工作,目前全市有120余位党外人士担任政府部门和单位的特邀监督员。
同时,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壮大。10年来,我市党外代表人士政治安排总量不断增加、领域不断扩大、结构不断优化、代表性不断增强、作用不断显现。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的党外人士由10年前的2355名增加到现在的2838名。截至今年8月底,市和县(市)区人大、政府、政协领导班子均配备了党外干部,配备总数达到43名。党与党外代表人士的合作共事进一步得到体现。
民主立法:一个普通市民的意见得到充分尊重
2011年,市政府法制信息网开通我市地方立法草案意见征集平台,以双向互动的方法公开征集社会公众对拟出台的地方性法规的意见,一个普通公民的建议也可能列入立法计划。通过这个平台,公众可以直接发送意见、建议,有关部门则可以在平台上直接对意见、建议作出分析、统计并汇总,增加了立法机关和社会公众的互动。
10年来,宁波通过多种形式的“开门立法”,不断扩大立法民主,拓展了百姓参与立法的渠道,激发了群众的积极性。同时,“开门立法”提升了政府立法的公开性,让政府更多更深地了解社情民意,使社情民意成为政府工作的导向。立法工作的科学性、民主化水平不断提高,老百姓的意见得到充分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