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年底,银行都忙着揽存。上月,88家银行在境内共发行2685款个人理财产品,较10月大幅增加557款,收益率在5%左右理财产品频现。
不过,近日曝出两家银行员工私卖理财产品导致到期无法兑付的事件。为此,理财专家提醒投资者,要警惕高风险产品,细看产品说明,注意分辨是否由银行托管等关键信息。
银行年末忙揽储
“大家都在抢客户,发行理财产品不光是为了揽存,还有留住客户的目的。”我市一家国有银行个金部负责人说。
因年末揽存效应,11月份理财产品发行量创出新高。据普益财富的监测数据显示,今年11月,81家中资银行发行2582款,7家外资银行发行了103款。中资银行中,6家国有银行发行607款,与10月份相比增加134款;股份制商业银行发行数量大幅增加249款。
记者发现,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收益率普遍要比国有银行高,国有银行短期理财产品的预期年化收益普遍在4%左右,而股份制商业银行短期理财产品的收益则不少超过了5%;而广发银行宁波分行日前发售的一款叫“欢欣鼓舞”的理财产品,投资期限为1年,预期年化收益率高达7%。
警惕高风险产品
据普益财富监测数据显示,上周39家银行共发行了417款理财产品,产品数量较此前一周减少6款。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发生这种情况,除了与银行岁末揽储接近尾声外,或与近日曝出的两家银行员工私售理财产品事件有关———在利益驱动之下,个别银行客户经理利用客户对银行的信任,罔顾风险,模糊代销与直销的界限,大肆“非单”。
建行市分行财富管理中心理财师王涓涓表示,投资者购买理财首先应当认清投资理财产品的投资标的,还要对发行机构及资产管理机构有所了解,因为投资产品发行机构的信誉以及资产管理机构的投资管理能力,可以通过其以往业绩表现进行判断。记者王婧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