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 赵李阳
热点聚焦
时下,宁波各高校重视创业创新教育,学生获得国家专利一项接着一项,但是,在一张张获得的国家专利证书背后,专利拥有者难免有些失落,因为创新发明要成功地变转为生产成果,并非易事。昨日,记者在宁波大红鹰学院作了一项调查,目前,宁波大红鹰学院学生已获得授权国家专利108项,但是至今转化为生产成果的只有4项。像宁波大红鹰一样,目前宁波的大学生热爱创新、积极申请国家专利的现状比较普遍,但是成果转化难也是一大通病。当火热的心遇上冰冷的现实,一声叹息之后更多的是思考与探寻。如何才能让大学生的创新点子,变成黄金呢?
记者 毛信意 通讯员 张凉
现状
拥有9项专利 “坐坐正”一次卖出30来件
“我没有想到,我带去的自己发明的产品会这么畅销,一个上午就卖出了30来件。”昨日下午,宁波大红鹰学院大四学生张驰骋面对记者,说起这事时,一脸的自豪。在11月24日至25日,宁波市科协举办的宁波市首届青少年科学嘉年华活动上,张驰骋发明的“坐坐正”产品,一放到展台上,就受到家长们的热捧。
张驰骋是温州人,09级机械设计及自动化专业的学生,任副班长。从大一起,他参加了学校的创业创新班(相当于兴趣班),几年间,张驰骋已申请了14项国家专利,获得国家专利证书9项。“坐坐正”是其中的一项,也是目前他惟一上市的专利产品。
为什么会发明“坐坐正”呢?张驰骋告诉记者:“我的创意来源于我的小弟弟。他在上小学时爱趴着写字看书,久而久之就近视了。因此,我很想发明一个专利,能保护儿童的视力。”
张驰骋通过查阅力学、结构学,材料学等方面的书籍,成功地设计出了一种新型的坐姿保护装置。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中,不断修改,于2010年5月18日向国家提交了专利申请。
拿到专利证书后,他通过了解产品的加工过程、所需材料、结构原理等,走访生产厂家,协商生产事宜,今年下半年,最终让这一专利转化成产品。目前,他已经卖出了上百套“坐坐正”产品,并将通过淘宝网、拍拍网等来进行推广销售。
成功申请专利108项 至今只有4项成果获转化
“我一共成功申请了18项专利,帮助同学申请专利100多项,成功拿到证书70多项。”说这话的,是宁波大红鹰学院大四学生马勇强。他来自绍兴,出生于1990年,面对记者采访时,他显得很自信。
为什么想申请如此多的专利?马勇强说,“我非常喜欢动脑筋,搞小发明,还在高三的时候,我就获得了一项国家车用折叠桌专利证书。进入大学创新创业班后,学校提倡搞科研立项,有专门的指导老师,也要求我们创业创新班特色班的同学人人搞小发明,因此,条件好了,就更能发挥我自己的特长了。”
然而,一个问题也让马勇强和同学们深感困惑,那就是专利申请下来后,转化为生产力非常困难。
宁波大红鹰学院创业创新特色班自2008年成立至今,累计学生获得国家专利已有108项,但至今只有4项成果获转化为实用产品,像上文提到的“坐坐正”是其中的一项,另一样是一件多功能衣架,专利直接转让给企业,用于生产。另两样是发明的同学自己想办法,生产成产品后,投入市场的。
对于这样的结果,负责这一项目的周莹莹老师说:“这是我们事先预料到的事,因为专利获得多,成果转化难,这是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
原因
申请者不了解企业需要什么 企业也不知道学生有什么专利
“为什么会出现大学生专利拥有多,而转化为生产力非常困难的状况呢?”周莹莹老师分析说,主要原因是学生们的灵感来源于自己的生活。他们接触社会不多,不了解企业需要什么,眼界很有限。目前,申请的专利中,多为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科技含量较高的发明专利并不多。很难得到企业的认可,只能束之高阁。
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学生的专利产品转化难,也与企业不了解学生的专利有关。学生们在校园里完成学业是最主要的任务,因此,去市场上找企业推销,毕竟时间和精力都是很有限的。
目前,由政府或社会组织搭建的、为大学生推介国家专利的平台,又很少见。
怎么办
鼓励更多的学生关注企业所需
“如何才能更多地把大学生创新点子变成黄金?”周莹莹说,近几年,学校对科研立项很重视,投入了相当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大学生参与科研立项以及申请专利的热情比较高,涌现出了一大批比较有价值的科研作品。对于学校来说,对学生们进行创业创新教育,激励大学生申报国家专利,这是正确的。因为通过这样的创新创业教育,能锻炼他们的创新思维,灵感来自于积累,“机会总是青睐有准备的头脑”。
因此,学校今后一方面要引导有志于搞科研创新的大学生们,更多地调查研究企业所面临的难题,明白企业需要什么,搞科研时更好地做到有的放矢。另一方面,呼吁企业能更多地关注大学生创新创业,为他们提供更好的环境和机会,让更多的学生专利能转化为生产力。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