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素质,绘就一座城市的文明素描
“没有文明的市民,就没有文明的城市。”
在宁波文明城市的那幅“水墨丹青”上,市民就是画上的主角。宁波市提出创建文明城市要“为民、惠民、靠民”,不断提升市民整体素质。
江东区东柳街道幸福苑社区开演的宁波市道德模范故事汇基层巡演让人记忆犹新。社区小广场里三层外三层都是人,有牙牙学语的孩子,结伴而来的小两口,满头银发的老人,没有座位他们就站着看。
在四弦胡琴的伴奏声中,第一位表演者闻海平登台,他用传统曲艺“走书”将道德模范陈玉兰的故事娓娓道来。一曲终了,台下掌声雷动,人们的眼眶有些泛红:这好媳妇的故事真感人!
道德模范故事汇基层巡演,是宁波市开展市民文明素质提升的众多活动之一。
今年,宁波在全市开展“讲文明、树新风,做文明有礼的宁波人”文明提升大行动。以《市民文明读本》、《做文明有礼的宁波人》为基本教材,依托基层宣传教育阵地以及道德讲堂、市民素质工程点和公民道德实践点,组织开展了“百万市民讲礼仪”、“文明宁波大家谈”等系列活动,引导人们摒弃陋习,讲礼明礼。
“文明有礼1234”让许多宁波市民津津乐道,也就是在日常的生活里,展示一张笑脸,注重衣着得体、举止得当这两个形象,常说“你好”、“谢谢”、“对不起”三句文明话,常做垃圾不乱丢、遇人先礼让、苦难热情帮、排队讲秩序这四件文明事。
此外,全民读书、文明礼仪、文明交通、文明施工、文明餐桌、清洁环境、文明旅游等系列行动分层分类、接踵而来,形成覆盖全宁波的“文明宁波”系列行动,着力培育文明社会风尚。
都说,市民素质工程,要从娃娃抓起。
今年,宁波市六区12所学校开展青少年德育讲堂建设试点工作。德育讲堂将通过举办一个道德论坛、开展一次红色经典系列活动、阅读一本修身养德的书籍、进行一次评先活动、建立一个德育工作网络、确立一个道德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好一系列节日纪念日活动等形式,提升道德素养,使青少年自觉成为道德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宁波人王应麟所编写的《三字经》家喻户晓,脍炙人口,成为古代影响极为深远的道德启蒙读物。而在如今,学校的讲堂上却缺乏一本既好读又有乡土特色的德育教材。为此,宁波拟编写一本《宁波历史名人故事》德育教材,填补这个空白。专家学者将搜集整理宁波优秀传统道德文化方面的人物故事,以小故事、漫画等直观、通俗的方式进行编辑出版,下发到全市中小学,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教材。
我们惊喜地看到,而今文明之风已经渐渐成为市民的一种自觉。
张勇是宁波市公交总公司的一名司机,他驾驶的503路公交车,可以说是整个宁波经过繁忙地段最多的公交线路之一。每天让张勇花在“礼让斑马线”上的时间有一个多小时,但张勇对自己的做法并不后悔。
“行人的一个感激的目光,或是向我们伸出大拇指,都让我们内心一阵激动。”张勇说。小小的肯定,让他特别有满足感,这也是幸福的来源。而这种幸福感如今已经漫延开来,越来越多的私家车、出租车、甚至非机动车成为“礼让斑马线”的一道靓丽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