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零点,象山港大桥及连接线工程将通车试运营。大桥建设时有哪些鲜为人知的背后故事?近日,即将“交卷”的市高等级公路建设指挥部指挥吕忠达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大桥建设时确实碰到过不少问题。
早早启动研究为何迟迟未动
吕忠达说,建设象山港大桥,在1994年左右就提出了。1994年12月16日,当时的象山县政府根据《宁波市公路网总体规划》及《象山港港口群和岸线布局规划》,提出并委托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承担象山丹城—宁波公路及象山港海湾大桥工程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工作。1995年10月,该院提交了《象山丹城—宁波公路及象山港海湾大桥工程设计预可行性研究报告》,报告认为大桥及连接线全长58.8公里,总投资估算为46.6亿元。2003年初,象山县委、县政府提出建设象山港大桥及连接线工程。
为什么1994年就启动研究,而在近10年之后再次提出建设,在2008年动工?吕忠达说,主要是资金问题,估算投资金额在当时可以说是天文数字,而在2003年之后,财力逐步跟上,于是才提上议事日程。
为何不见民营资本身影
杭州湾跨海大桥建设时,引进民营资本投资建大桥,成为大桥建设的“亮点”之一。而象山港大桥及连接线工程此次并没有引入民营资本投资。
吕忠达说,这是因为该大桥投资大且回报不被看好,所以,建设费用由政府承担,列入了政府收费还贷的行列。据介绍,高速公路项目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经营性高速公路,另一种就是政府还贷高速公路。象山港大桥及连接线工程也就成为浙江省首个建成的政府还贷高速公路项目。
建设象山港大桥如何渡过融资难关
象山港大桥及连接线工程是宁波交通控股有限公司继杭州湾跨海大桥之后投资建设的又一座特大型跨海桥梁。据交投公司介绍,由于象山港大桥及连接线工程在可预见的收费期内收益不好,银行自然不肯轻易放贷,这让象山港大桥在启动初期就遭遇了融资难的问题。
特别是在2008年至2009年,在象山港大桥项目筹备和启动最为关键的两年中,国际金融危机和通货膨胀不期而至,工程建设成本骤然上升,严重危及到象山港大桥及其他多个在建、拟建项目的资金供给。在政府的支持下,交投公司绞尽脑汁,走过了一条坎坷艰难的融资道路。交投公司通过银团“保举”挖到这“第一桶金”,之后在2011年,象山港大桥建设再遇寒流,交投公司将内部可调度的资金全部挖掘出来用在工程建设渡过难关,甚至“以承兑汇票的形式支付计量工程款”,这样的做法不仅在宁波史无前例,就是在全省也十分罕见。
最终,象山港大桥及连接线工程在今年年初迎来了新一轮的融资高峰。数据显示,仅今年上半年,交投公司就筹集资金77亿元,确保了包括象山港大桥在内的各项在建工程的施工建设进度。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