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儿子说圣诞节同学聚餐,问我要了200块钱,可没过几天,他又问我要钱,说元旦到了,班里的同学要互送礼物。”近日,市民马女士向记者说了自己的烦恼。记者走访发现,圣诞、元旦、春节等节假日催热校园经济,学生之间存在的相互攀比、盲目消费现象让不少家长担忧。
马女士的儿子小军(化名)今年16岁,在区内某学校读高一。小军从小生活条件优越,除了每个月几百元的零花钱,每年过年过节,还能收到长辈给的红包。“孩子的学习成绩还不错,我们基本也都满足他的需求。”
可时间一长,马女士发现儿子花钱越来越大手大脚,随便吃个饭、买样东西,动辄几十元,甚至上百元,每月给的零花钱他根本不够花。小军说,在学校里,同学之间存在人情往来,很多关系比较好的同学喜欢送礼、请客,这些都需要花钱。“尤其是到了过生日、节假日,需要花钱的地方更多了,光一次圣诞集体聚餐每人就花了150元,元旦马上要到了,很多同学都送我礼物,我总要想办法回礼。”小军说。
随着元旦的临近,学校周边许多礼品店生意火爆。12月25日中午,记者走进南大街一家礼品店,店里摆满了各种贺卡、毛绒玩具、小饰品等,不时有学生进店选购礼品。女店主告诉记者,每年的圣诞、元旦都是生意最好的时候,学生们买的最多的是贺卡,有时候一上午就能卖出100多张,但也有不少学生会购买电子产品、毛绒玩具等价格较高的礼物。记者随后走访了周边几家礼品店,各店主均表示节假日期间,销售额有大幅度增长,消费群体多为附近学生。
马女士对此表示担忧。她认为,同学之间送礼物增进友谊,原本无可厚非,但要防止友谊物质化。学生盲目消费攀比,不仅会影响学习,也会对孩子心理造成影响,形成错误的价值观。
(记者王云鸿)
编辑:丁烨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