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现代化的生产车间,技术人员正在使用最新引进的生产设备。(记者 施超 摄)
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研发应用,加强技术集成和商业模式创新;促进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把全社会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
———摘自党的十八大报告
“换,老设备都要换!”近日,在数百米的纺丝生产线前,慈溪洁达纳米复合材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应建国告诉记者,传统低效的牙刷丝生产模式已难以满足市场要求,只有革新技术和创新管理才能焕发更持久的生命力,“去年公司已投入6000万元,专门用于新设备的引进和老厂房的改造。”
“牙刷丝产品虽小,但如果做到最好,就能打开一片新天地。”公司董事长马剑波说,今年“洁达”又一次通过了高露洁牙刷欧洲、美国市场的专业评估,成功取得国际名牌产品的配套资质,直接叫板国际市场的行业龙头———美国杜邦集团。
通过优化市场细分,创新产品升级,洁达纳米复合材料有限公司不仅实现了做大做强的创业初衷,还打破了长期以来国际巨头对纺丝市场的垄断格局。目前,洁达公司的牙刷丝产品已经占据国内市场的“半壁江山”,还远销亚洲及欧洲、南美洲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高露洁、两面针、联合利华等国际品牌的重要供应商。
在公司生产车间里,马剑波指着刚刚投入运营的新机器说,替代一条老旧生产线,不仅大大降低了电力能耗,还能节省将近30%的劳力成本,“退下来的职工通过轮岗再就业,基本不影响其原有的薪资水平。”
“产品的创新,需要核心技术的支撑,”马剑波说,品牌的关键是品质,引进国际一流的机器设备固然重要,但还远远不够,“关键是靠对先进技术的消化再吸收。”
早在5年前,“洁达”便启动了总投入5000万元的技改项目。通过创新性的技术改革,“洁达”实现了对拳头产品———磨尖丝再回收技术的全新突破。这项技术大大强化了洁达产品的性价比优势,使得民族产品能够抗衡美国杜邦,同时已申报两项国家发明专利。
坚持走细化市场之路,是“洁达”成功的不二法门。多年来,“洁达”始终致力于为海内外采购商提供优质的原材料和领先的制造技术。一方面,通过开展多方合作,掌握了上游丰富的原材料资源,牢牢控制着市场主动权。另一方面,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做强民族新材料的纺丝品牌,终于闯进了民族纺丝技术的高精端领域。
“小产品”创新靠实干
慈溪洁达纳米复合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 马剑波
我认为,传统产业寻求创新升级发展,必须坚持解放思想与实干精神,二者缺一不可。这是我多年艰苦创业的经验总结。
当下,很多发展实体经济的民营企业,遇到了各种成本要素的制约瓶颈。怎样继续实现可持续发展,淘汰落后产能?在我看来,就是要解放思想,应用新材料,改进新装备,提升新工艺。同时,还要“实干兴企”,脚踏实地,专注于某项市场产品,几十年一以贯之地坚持下去。通俗地说,“实干”就是用行动创新,使企业的生产成本降下来,让企业的员工拥有真实的幸福感。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到,要加强技术集成和商业模式创新,这对于民族企业发展国际品牌,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就我们洁达公司而言,贯彻创新驱动的精神,就是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和管理理念,然后进行消化、吸收为我所用,这样的发展路径才能体现国际眼光。
谁拥有自主创新能力,谁就能赢得市场主动权。我认为,在实干的过程中,企业家必须讲求生产技术的“含金量”。这些年来,洁达公司以磨尖丝回收技术为利器,不断吸收与转化新产品,成为民族企业抗衡美国杜邦以及日本、德国等行业巨头的典型代表。目前,“洁达”已经牵头组织多项行业产品的标准制定工作,力争实现技术领先到标准制胜的深度转型。记者 施超 朱宇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