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讯 飘在宁波空气里的大气污染物究竟是从哪里来的?这些污染物会对我市局部区域的环境产生何种影响?我市该如何防控大气复合污染,才能达到最佳效果?这些问题,我市要联合北京大学搞搞清楚。
昨天,一份包括了这些问题的有关生态市建设意见研究处理情况的报告,由市政府提交到了宁波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上。
宁波生态市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中,最集中、最重大、最艰巨的任务是什么?这份报告给出的答案是,开展大气复合污染防治。为此,我市将联合北京大学开展专题研究:重点分析宁波大气污染物来源及对区域环境影响,剖析宁波大气环境问题的症结。同时优化天气监测网络、质量预报及污染预警体系,提出政府和管理部门综合防控措施。
在研究成果出台之前,大气复合污染防治工作可不能停。因此,这份报告还提出了一系列下一步要做的工作:
在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从源头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上狠下功夫。制定出台新一轮临港、化工区域大气环境整治提升方案,主要范围为镇海、北仑、大榭区域,重点消除恶臭、挥发性有机物、作业运输扬尘等公众反应强烈的污染源。
城市“禁燃区”要向各县(市)延伸。在审批项目时,不能单单评估地方GDP以及对财税的贡献度,还要从区域能源资源供应安全、生态环境容量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有所取舍。临港区域严格限制钢铁、燃煤电厂、有色金属等高污染项目,谨慎布局石化、化工项目,禁止在象山港大桥以西区域新建、扩建化工、电镀、印染、造纸等重污染项目。在临港区域引进的石化、化工项目,节能减排水平也必须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禁止新建除热电联产以外的燃煤电厂和使用高污染燃料的锅炉。
建立重大敏感项目咨询评估机制,充分考虑项目产业结构、规划选址、污染物公众敏感程度等因素,力求通过前期专家咨询把关,避免部分项目在编制环评前期就导致公众强烈反对等社会矛盾。组织落实好项目公众参与制度,严格要求建设单位实事求是地按照项目敏感程度,做好项目公示公告、问卷调查、听证论证等组织工作。
环境信息公开要做到常态化,把门户网站作为信息公开的主渠道。实时公布一批重点污染源、大气、地表水、饮用水源等主要环境指标数据。(记者 滕华)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