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戏更受欢迎,台上台下唱成一片”
刘宏伟负责宁波小百花越剧团下乡演出工作已有10余年,跟团送戏下乡,为村民奉上保质保量的越剧演出是他职责的一部分。
“跟平时在城市里演出一样,每次送戏下乡都是全团出动。”刘宏伟告诉记者,“30多个演员,加上10多个演奏员,还有舞美、剧务工作人员,往往是60多号人集体出动。”逢年过节演出多,记者在“小百花”今年的春节演出计划单中看到,正月初三下午他们在市区的中山广场有一场折子戏,晚上则要跑到余姚龙山剧院上演全本《百花江》,面对这样紧凑的演出安排,刘宏伟沉吟着说:“‘小百花’人员有限,不够开出小分队,为了保证演出的质量,只能演员辛苦点,赶场子。”在刘宏伟看来,这根本不算新闻,团里的这种状况在春节期间很普遍。
至于下乡演哪些戏,刘宏伟习惯提供一份清单给邀请方,上面有所有“小百花”现在能演的戏,“随便他们点戏,他们要看什么我们就演什么”。谢进联主演的《王熙凤大闹宁国府》、张小君主演的《荣华梦》是春节期间被点最多的大戏,经常是几个晚上连演。“因为戏曲很重要的就是看名角,村里的需求也是一样,他们会主动要求要有角儿。”
一些新创排的剧目往往对演出场地要求比较高,舞美布置复杂,因此在乡下很少演。“村里更喜欢老戏,新创的不一定要看。”刘宏伟说,“而且对村民来说,最喜闻乐见还是一些耳熟能详的戏,《梁祝》啊、《五女拜寿》什么的,台上台下能唱成一片。”
乡下观众也内行,春节演出是磨炼
“春节下乡演出说简单也简单,过年了老百姓就图个喜庆、热闹,所以《五女拜寿》这样的剧目常演不衰;可说难也难,现在爱戏、懂戏的人越来越多,即便是在乡下,观众对剧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鄞州咸祥嵩江越剧团团长王贤国告诉记者。
蛇年春节,剧团准备了《祥林嫂》、《玉蜻蜓》、《皇帝与村姑》等6台大戏到咸祥咸陆村、球山村,还有鄞州云龙下乡演出,从正月初三一直要演到元宵节。“越是经典的剧目在乡下的人气就越高,老百姓可以说是百看不厌。”自2008年担任嵩江越剧团团长以来,王贤国对观众的选择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在王贤国看来,每年春节下乡演出也是难得的磨合团队,提高默契度,锻炼演技的好机会。“说实话,我们毕竟是业余剧团,演员们都有自己的工作,有开饭店的,有卖保险的,还有当理发师的,各行各业,要把所有人集中起来排练也不容易,每次演出实际上也是一种磨炼。”
磨炼还来自观众的要求。王贤国告诉记者:“现在各种送戏下乡越来越多,看得多听得多了,村民们对越剧也越来越‘内行’。有人对剧情十分熟悉,连舞台上哪里少了个道具都逃不过他们的眼睛;有人会把演员的表演和唱腔相互比较;还有人会对舞美、服装、背景提出要求。哪个剧团演得好,哪个剧团演得差,村民心中都有数。”
专业剧团送戏下乡
“草台班子”也进城展示
“锣鼓响,脚底痒”,过年看戏是中国传统新年的庆祝方式。在鄞州区农村的春节演出安排中,有一部分是村里出钱请来的演出团体,另一部分是个体老板出资,给村民包戏看,还有一部分是鄞州区“天天演”文化惠民工程中的内容,由政府买单。“天天演”工程的演出很多,春节期间,往往好多邻近的镇、村同时开演大戏,“观众的眼界越来越高,在心里都有对比”,“天天演”负责人丁吕丽告诉记者。
春节是“天天演”工程的三大演出季之一,从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有近百场好戏在鄞州区上演,分布在区以下的23个乡镇街道中。“经过乡镇文化站和村民的沟通,把他们的需要报给我们,有喜欢越剧的、有喜欢黄梅戏的。我们按照他们的需求统一采购、统一分配,尽量满足村民的文化需求。”丁吕丽介绍说,列在今年春节演出安排中的,不仅有宁波甬剧团、鄞州越剧团,也有外省的江苏青春歌舞团、安徽南陵黄梅戏剧团和越剧小生萧雅团队的演出等,其中接近一半的戏则由鄞州区业余剧团来演。
除了送戏下乡,“天天演”在春节期间也安排农村民营剧团进城演出,目前已有选拔出的5个优秀业余剧团将在正月初三到正月十五参加鄞州文化中心小剧场“戏曲群星大舞台”的系列演出。“在农村没有舞台设备,我们就给他们提供这样一个可以展示的平台。这几天,他们正忙着排戏呢。”丁吕丽说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