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时政·经济 正文

宁波车市“虎头蛇尾”隐忧重 颓势已显现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3年02月23日 07:54   【 】 【打印
0

 

 

 记者 张燕

  与去年下半年车展期间的短暂热闹相比,眼下车市颇为平静。(张燕)

  看蛇年经济走势③

  ■业内心忧

  今年1月份,无论是同比还是环比,全市几乎所有4S店都迎来了“开门红”,不少店家的增幅在20%以上。然而,这个“开门红”并没有换来车商的眉笑颜开。

  “1月份的高增长,并不表示全年都能有这么好的势头。”市汽车流通协会副会长、宁波天天汽车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马坚挺认为,2月份即会回落。“今年春节在2月份,很多市民选择在节前买车,才在1月份形成了销售高峰。”

  长远点看2013年全年,形势不容乐观。马坚挺表示主要原因在于大量库存在年初被消耗,以及这两年车市偏冷已经导致不少厂家的生产和销售策略更加谨慎。“估计很多品牌在对4S店的考核指标上会更加理性。”马坚挺说。

  另外还有诸多不利因素:私家车保有量已经巨大、油价不断升高、马路越来越堵、停车费也在涨价……接受记者采访的多家4S店负责人都认为,2013年遭“四面埋伏”的宁波车市有点悬。

  ■颓势已现

  来自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全年数据通报会的数据显示,去年全国汽车产销分别为1927.18万辆和1930.6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6%和4.3%,增速稳中有进。纵观全国,可将触角进一步伸向中西部的汽车市场仍有不少增长空间。中汽协预测,2013年我国汽车市场需求约在2080万辆左右,增长率约为8%。

  而作为发达地区的宁波,对车市已然没有如此乐观,其个体特征愈加凸显。

  市车辆管理部门前不久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全市汽车保有量123.83万辆。2012年新增汽车17.37万辆,此前一年这一数字是18.03万辆。增幅趋缓,颓势可见一斑。

  “宁波新车上牌量开始下降,4S店却在不断增加。平均来看每家车商的销量在下滑,利润不断减少。”轿辰集团运营总监王安平说。

  事实确是如此。在销量略有减少的同时,宁波的4S店去年一年里又增加了10%左右。采访中不少4S店感慨生意越来越难做。“以前卖一辆车赚几千元,现在只有一两千元,有些款型为了完成厂家指标还得亏着卖。”

  ■期待破局

  各种压力之下,车商不得不开动脑筋,其中绝大多数汽车品牌开始走多元化道路。

  产品多元化意欲“一网打尽”不同类型的客户,已成为趋势。“与中西部地区不同,宁波很多车辆购买者已进入置换时代或第二辆车时代。”王安平说,去年这类消费者占到了10%至15%,这促使很多品牌开始不同车型的开发。如北京现代既有7万多元的小排量入门级车,又有30多万元的豪华SUV,以满足不同需求的消费者。同时,由于宁波经济发达,不少市民即使买第一辆车也开始选高档品牌,使一些高端品牌也进行了多元化市场细分,如奥迪、宝马等品牌纷纷推出20多万元,适合普通家庭乘用的小车。

  具体到车系来看,综合记者采访的数家车商情况来看,德美系的车型长期以来受到宁波人的喜欢,2013年可能仍将是消费主流,同时,韩系车的表现也值得期待。今年1月份的车市销售数据显示,一汽、上汽、大众、福特等品牌的不少车型持续热卖,给德美系车注入了新动力;现代、起亚等韩系车品牌不断推出新品和提高品质,经济实惠,销售势头不减。

  具体到日系车,业内人士表示去年因为钓鱼岛事件而受挫,今年的市场预测并不明朗。业内持有不同的两种观点:一是将延续去年的低迷势头,难振雄风,而其中受益的将是福特等美系车型;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日系车不会坐失中国市场而无动于衷,必将会在市场促销和新车引进上加大力度,销量会重新抬头。

  延伸阅读

  新能源汽车任重道远

  尽管新能源车一直被提及,且在国内一些城市有所上路,但其在宁波市场未来三五年的发展却不被看好。

  从2012年开始,中汽协开始关注新能源车的市场销量。据不完全统计,去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生产12552辆。其中,纯电动汽车11241辆、插电式混合动力1311辆,纯电动汽车产销量分别比上年增长98.8%和103.9%。同时,一些品牌纷纷在节能上下功夫,如全新天籁放弃了V6发动机而采用了同样是2.5L的四缸发动机,目的就是为了节能,这样的变动可以让天籁的综合油耗降低到7L左右;不少日本车型将陆续推出混合动力版的汽车,到2020年部分车型将有一半销量是混合动力等节能车型,

  据记者了解,在过去的一两年里,包括宝马、奥迪、丰田、别克等多个品牌的新能源汽车都曾在我市展厅出现,但问的多,真正下手者几乎没有。“当前,新能源汽车无论是油气还是油电混合动力,或者是纯电动汽车的推广都受到限制,主要在于加汽、充电的基础设施不完善,以及电子技术瓶颈使电池运营保养成本高等。”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认为,新能源车普及可能要再等三五年,或许更长。(张燕)

编辑: 张赛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