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民生·城事 正文

许一个关于爱心的愿 助“蜗居”残疾人融入社会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3年03月14日 10:38   【 】 【打印
0

  编者按

  宁波是一座充满爱心的城市,数十万志愿者天天提供着从养老到助学、从环保到医疗等方方面面的志愿服务。但现实生活中,志愿者、项目、资源志愿服务“三要素”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难题,影响我市志愿服务事业健康发展。今日起,本报推出“志愿服务‘鹊桥行动’专栏”,为各类参与、支持志愿服务的个人、组织搭建一个开放、高效的交流对接和资源整合平台,展示宁波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与社会组织的孵化培育成果,激励引导广大志愿者积极投身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

  十年不出家门,这是怎样的一种生活状态?

  焦虑,空虚,抑郁,还是你根本无法想象?

  “我有一个心愿,就是帮助这群过着全封闭蜗居生活的残疾者,走出家门、融入社会。”在春光明媚的午后,记者跟随志愿者马琴,走近这群特殊的弱势群体。

  马晓斌,男,2002年因为救落水青年而落下重度残疾。一晃十年过去了,除了看病他没有下过楼出过门,几乎天天困在床和书桌间不到5平方米的空间里,从天亮坐到天黑。

  每天,六十多岁的母亲要坐近两个小时的公交车来照顾他,瘦小的妻子要外出工作承担起供小孩读书的重担,马晓斌则凌晨两三点才会上床睡觉,因为担心早睡躺在床上容易胡思乱想,产生焦躁甚至抑郁的负能量。

  对常人来说,逛公园商场、坐公共交通工具、看望亲朋好友,是很轻松平常的事。但对马晓斌等人来说,每次出门都得提前几天筹划,定好时间,预约好车子,跟朋友打好招呼背上背下———一次两次还好,时间长了,内心敏感的他不好意思开口。

  “我就像是关在笼子里的小鸟,却连在笼子里飞来飞去的自由也没有。”这是马琴听到马晓斌说的最多的话———每次见面聊天谈心时,他都坐在定做的椅子上,不时用充满渴望的眼神望向窗外。窗外是温暖的阳光,但是对于他们来说,出门沐浴阳光,很奢侈。

  “我们身边有一群这样的蜗居残疾人,他们与世隔绝,生活困窘,无法找到生活和生命的寄托。”在助残助学过程中,马琴发现虽有来自政府的补助,但残疾家庭的经济状况仍然不容乐观;想要自主就业,但即使在残疾人就业推介会上,重度残疾人士仍会因不易出门等客观因素被拒绝。

  能否尽自己的一份力,为他们搭起挡风遮雨的屏障呢?马琴开始大量查阅相关资料,结合残疾朋友的实际需要进行筹划。“聊天交流甚至捐款捐物等传统志愿模式,无法真正帮助他们实现渴望自立自强的心愿。”

  对此,马琴打算开展一个公益项目,提供专车接送服务,同时免费为蜗居残疾人提供广告制作、视频剪辑等方面的培训,让他们有一技之长,进而带着他们走出家门、自力更生。

  “太好了!我们就希望能够找到工作谋生,减轻家人负担。一旦有了工作,我们一定会怀着感恩之心,200%地投入和珍惜。”马晓斌言谈间满是期待。

  但是,该项目却在现实的难题前停下了脚步。场地、电脑、师资、车辆……样样都需要资金的注入和支持。对于常年以“志愿为主业、工作为副业”的马琴来说,启动资金无疑成了最大的难题。

  “但我一定尽我所能,争取在今年帮他们实现盼了很久的梦;也希望社会上热心公益的人士,同样伸出关爱之手,让这些被遗忘的角落沐浴阳光。”马琴说。

编辑: 郭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