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文化·体育 正文

“城中村”:消逝与新生 改造带来了什么?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3年03月17日 07:58   【 】 【打印
0

  ① ② ③

  ④

  ① 江南村一瞥。记者 王勇 摄

  ② 仇毕村里外来人口的生活场景。记者 程旭辉 摄

  ③ 如今的惊驾村模样大变。记者 程旭辉 摄

  ④ 告别了农耕辉煌的湾头半岛,正在围墙和瓦砾堆中,等待着新生———等待着出落成姚江畔一个既繁华又宁静的宁波最佳休闲商务区。图为湾头安置房一景。记者 王勇 摄

  记者 程旭辉 张璟璟 通讯员 梁俊林 吉金章 张和甲

  在旁观者的眼里,“城中村”这个词,一般会引发两种情绪:羡慕,或是不屑。

  羡慕的是,那一个个与“城中村”改造有关的财富故事———因为城市的拓展,其价值终于被重新定义,于是,类似中了彩票的财富神话,在这里忽然集中迸发并被四处传扬,只让未生在其中的人,艳羡不已;不屑的是,“城中村”给人的第一印象往往是那些阴暗逼仄的街弄、矮旧拥挤的房屋……

  但如果我们深入“城中村”、深入村里的人和事,关于“城中村”的情绪,并不应该如此简单。这里也有让人感动甚或起敬的坚忍、奋斗、梦想,以及平凡而简单的生活哲学。

  在某种意义上,“城中村”的消逝,是为了我们这座城市更好的未来;“城中村”的新生,则和在这座城市里生活的每一个人更好地生活有关。

  现在,让我们走近那些还没消逝、正在消逝以及已经新生的这样几个“城中村”,还有村里生活着的人们。

  “城中村”影像 1原貌依然的仇毕村

  那么多的人

  在默默积蓄生活的力量

  飘散煎饼、麻辣烫香味的巷子,四处密布乱七八糟的电线,昏暗逼仄的小房间,操着各地口音、从事各种生计的人……已列入改造计划、正待全面实施的江东仇毕村,依旧呈现一派典型的“城中村”风貌。

  13日中午11点多,仅三四平方米的出租房内,胡大姐和她老公老张,正坐在床沿吃午饭。酸豆角炒肉末、萝卜、青菜加一锅米饭,简单且有家乡风味。这对来自江西上饶的夫妻,今年都51岁了,他俩15年前就到了宁波,在仇毕住了多年。“这么多年来,这里没什么变化。”老张说。

  15年来,夫妻俩的营生只有一种———卖饼。凌晨4点多到上午9点,摊鸡蛋饼;午后2点多到晚上7点,烙大饼。小本买卖,赚辛苦钱,“节省”成了他们唯一的生活方式。三四平方米的住所,每月租金100元;小屋对面的仓库用来放面粉、鸡蛋,月租金50元……

  省吃俭用多年,夫妻俩已经积攒了不少钱。“在老家县城,花20万元买来的一块地皮上,正盖着4层小楼呢。”胡大姐笑着说,最近,还准备给在温州开挖机的儿子添台50万元的新挖机。

  “再干四五年,再攒个二十来万元,到那时就回家安心帮儿子、女儿带孩子去了。”老张说。

  在仇毕,类似老张夫妇这样的外来人口,据初步统计有1.6万人。而原住民,不到2500人。这里租金相对低廉的出租屋以及几大市场,为众多的外来人口提供了落脚之地、谋生之所和创富之床,当然也为原住民带来了可观的租金收入,只是,在周边不断冒出的新高楼大厦之下,这里,越来越显得与城市格格不入。

  据记者了解,仇毕村改造的前期工作已经启动,而安置房选址等工作,也正在推进。

  “估计再过一两年,这里就会被拆干净了。”老张站在逼仄的弄堂里感叹。至于这里拆了后去哪里落脚,老张说不想那么多,“走一步看一步”。

 [1] [2] [3] [4] [5] 下一页
编辑: 吴冠夏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