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文化·体育 正文

“城中村”:消逝与新生 改造带来了什么?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3年03月17日 07:58   【 】 【打印
0

 

  采访手记

  “城中村”融入城市:不仅仅是环境面貌

  不管是已经建成的“城中村”安置小区———比如庆丰桥畔的“惊驾名庭”,还是尚在建设的“城中村”安置小区———比如姚江畔的湾头安置房,如果不被告知它们安置小区的“身份”,一般人很难将它们和典型的城市商品房小区加以区别。

  这在一个侧面表明,经过改造的“城中村”,在环境面貌方面完全可以和城市融为一体。

  但环境和面貌并非全部。

  在当前新型城镇化的语境中来解读“城中村”改造,相比于地和物的融入城市,人的城市化———村民是否也能完全转变成市民,甚至是占到“城中村”居住人口绝大多数的外来务工人员在村庄拆除后的去留,应该是“城中村”改造过程中更值得探究的话题。

  可以看到,已完成改造的一些“城中村”的村民,尽管从老屋搬进了高楼、从村落搬进了小区,一些农村的生活习惯依然未弃。

  至于栖居在“城中村”里的数量极其庞大的外来人口,在越来越多的村庄拆除、消失之后,他们能够寻找到的租金低廉的住所也就越来越少。

  而不管是“城中村”的原住民还是里面的外来群体,都是为我们城市的发展作出贡献的一分子。没有原住民们的配合和让退,会有多少跨江大桥和“断头路”难打通?会有多少学校医院公园商业设施等城市公共配套无处落地?而如果没有外来人口,城市的经济发展以及市民的生活,又会受到多大的影响?

  “城中村”成为城市的一部分,是大事;“城中村”里的人,成为城市居民的一部分,是更大的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城中村”住民向城市生活主动靠拢,更需要城市对他们的主动吸纳———而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吸纳,亟待大魄力、大智慧。

编辑: 吴冠夏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