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是为京剧而生的”
———孙女周崇文回忆周信芳大师
五岁登台演戏,一生演出剧目600多出,人称“麒麟童”;14岁倒仓,坚持唱戏,艺观众派,工学郝谭,开创京剧“麒派”艺术;“喜为人间鸣不平”,崇尚爱国主义,遵从道德规范,注重社会责任……这就是京剧艺术大师周信芳。他是宁波慈城人。
昨天,前来宁波参加纪念活动的周信芳长孙女周崇文深情回忆:“周信芳是我的爷爷,麒派艺术是中华民族的。”
出生于成都的周崇文7岁跟着父母到上海定居,“我和祖奶奶(即曾祖母)住一起,跟爷爷家隔了一条马路。他慈祥可亲,不太言语,见了我们摸摸头、亲一下,基本上他在书房,看书、写字,有时听听评弹。”已年过七十的周崇文告诉记者,“爷爷认为评弹没有动作,但是刻画人物十分细腻,他很喜欢,从中学以致用。爷爷虽然是宁波人,但有时也说几句苏州话。”
在周崇文等家人的眼里,爷爷“很平易近人,对物质生活没要求,吃饭很简单,一杯果汁,有肉最开心。即使早上吃个梨,下午给他的如果还是梨,也不会要求换成苹果,他就是为艺术、为京剧而生的。”
“爷爷没有进正规学校学习过,所以他希望子孙有学问,多读书,但其实他讲的东西、他的理论水平高于我们读书人。”周崇文说,“以前爷爷是不赞同儿孙们学戏的,他让哥哥学历史,结果哥哥读了复旦大学历史系。爷爷跟哥哥说话比较多。后来他同意叔叔学戏,我也跟着凑热闹。但他说,旧社会的京剧戏班是个大染缸,遗留下来的坏东西不能学。”周崇文的行当是青衣,她在上海,后又随新民剧团并入上海京剧院,“与爷爷在同一院。文革开始,我们家也避免不了灾难,我也不得已离开了舞台。”
周崇文记忆中最难忘的是1962年,“爷爷为我举办20岁生日会,请我和妈妈到饭店吃饭,还照了相。就是这张照片,我一直珍藏着。50年过去了,我记忆犹新。爷爷平时话很少,但那天说了很多话。我的人生是爷爷指引的。”
“《再寻麒麟童———宁波籍京剧大师周信芳》一书的作者查阅了近百年的资料,看了它引起我无数的回忆,让我们更了解爷爷。”周崇文昨天还去了慈城老家,“故居还好好保存着,对如何进一步保护,宁波市和江北区政府也有规划。我从来没来过宁波,这次总算圆了寻根的梦。” (记者陈青)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