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文化·体育 正文

三江人文讲坛:史嵩之为何魂归车厩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3年04月14日 08:48   【 】 【打印
0

  主讲人 叶龙虎

  浙江余姚人。中国注册会计师,高级会计师,现为浙江省注册会计师协会理事,宁波市注册会计师协会常务理事,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爱好文史、民俗文化,著有《故土乡情》、《过去的时光》等散文集,其中《故土乡情》获2011年余姚市首届优秀文艺作品杜鹃花奖。

  考古挖掘中的史嵩之墓

  史嵩之墓道遗址

  慈溪石步叶氏宗谱

  史氏辉煌始于石步叶氏

  “满朝文武,半出史门”,南宋时期鄞县(今宁波)的史氏,几乎左右了整个南宋王朝。在史氏长达百年显赫的背后,站着一位了不起的女性。

  北宋庆历五年(1045年)初春,明州教授叶世儒出学宫缓步行走,路过洗马桥下一处朴素的庄院,一孩童从容、大气地上前拜见。小小年纪竟如此识礼,叶世儒十分喜欢,高兴之余进屋与一老人攀谈,始知此家姓史,老人叫史惟则,有一子名史成,时年十岁的史简是其孙子。叶世儒有意将自己12岁的孙女许配给这孩子,史惟则自然十分愿意,遂定下这门亲事。两位老人这一平常的举动,居然成了日后史氏家族“一门三宰相,四世两封王,五尚书,七十二进士”辉煌的源头。当然,对叶世儒来说,他的这一提议,既成全了孙女———后来18次受朝廷赠典,封至冀国夫人;也害了孙女———年轻守寡,苦度余生。

  对于史、叶两家的来历,宝庆、延祐的《四明志》以及两家的宗谱对此或详或简都有过交代:“史惟则,宋初高隐,自溧阳徙明州慈溪,旋迁鄞县洗马桥,是为浙东四明始迁之祖,躬耕力田。”“石步在慈溪县西一舍而遥,倚山傍涧皆叶氏居之。叶,南阳望也。盖汉以后徙括苍。宋庆历间,有名世儒者,乃徙慈溪,迄今历八百余岁。笃庆锡祚,支裔繁衍,蔚然为溪上之望。”

  光绪壬寅(1902年)续修的《慈溪石步叶氏宗谱》(以下简称《叶氏宗谱》)说:“世儒公由太学生抡元,仕明州教授,整肃学宫,人文蔚起。明州士子比之安定胡公。爱慈溪石步山水明秀,遂卜居焉。为慈叶之始祖。公先世括苍松阳人也。”这段话至少告诉我们3个信息,一是叶世儒原是松阳人,因到明州做官,才到石步定居;二是他太学生出身,抡元也称解元,即科考第一名;三是他任明州教授时,整肃学宫,从而人文蔚起,当时的文化界将他比作北宋著名学者、教育家胡安定。《叶氏宗谱》还记载,叶世儒之子叶承祖“生二男一女,女配鄞县史简,八行太师诏之母,越国公师仲、枢密才之祖母,丞相浩之曾祖母,追封冀国夫人。”

  关于叶世儒的这位孙女,她生于北宋明道二年(1033),卒于政和八年(1118年),享年86岁。其夫史简去世时,她才25岁。史诏是遗腹子。宝庆《四明志》说叶氏,“父家慈溪,归鄞邑史简,年二十五而寡。四壁萧然,有弱子幼女,未几子又丧。夫人日夜抱幼女哭曰:‘天乎,天乎,夫何使我至此极耶!’尚冀幸遗腹生男子,庶几有托,果如所欲。于是,毅然有不可夺之志。或谓夫人曰:‘生事甚窘,一襁褓之子遽可保乎?’夫人曰:‘固也非不知可以再嫁,而再嫁者非女所宜。宁死耳,非所愿也。况吾熟视儿眉目清爽,异日当起家,万一不育而终,无所依,吾岂不安于命哉?’恶食菲衣,杜门自守。俾女组织,教子读书。人不堪其忧,夫人盖自若也。逮其子长,勉从乡先生游,夫人每戒之曰:‘纵观圣贤之书而操笔作语,为士者孰不能?要当慕古人行己为贵尔。’其子愈自刻励,遂以学问德业为士大夫称道。夫人年弥高资,产浸饶衍,而益务俭约……”《四明志》说到的乡先生,就是庆历五先生之一的楼郁。凡四明优秀学子,多出其门。

  延祐《四明志》对叶氏也有记载:“史氏孙曾贵盛,由夫人始。丞相三人:浩、弥远、嵩之;执政二人:才、宅之;视执政三人:弥坚、宇之、岩之;侍从二人:弥大、弥忠;待制二人:弥正、宽之;卿监四人:弥忞、望之、定之、宣之;进士二十六人:才、浩、弥大、弥远、弥忠、弥悆、弥逊、弥谨、弥忞、弥应、弥巩、岩之、嵩之、佺之、望之、及之、本之、能之、胄之、俊卿、有之、常之、即之、介之、蒙卿、唐卿。”这一长串的名单,足见史氏几代人的辉煌。如该志所述,“史氏孙曾贵盛,由夫人始”。“孙曾”泛指后代,“贵盛”即高贵显赫。元代的延祐《四明志》告诉我们,史氏的辉煌,其源头是冀国夫人叶氏。

  除了历代的史志都写了这位了不起的女性,《叶氏宗谱》也对这位“嫁出的囡”引以为傲,专门为其写传。不仅如此,《叶氏宗谱》还写了外甥史诏,“父冀国公简,母冀国夫人叶氏,遗腹子也。颀秀丰下,少有立志,尝与丰清敏、舒中丞,受业于乡先生楼郁,以孝行闻。……乡人称为八行先生。后孙浩贵,累赠太师越国公。”

  史嵩之魂归车厩

  史嵩之(1189年—1257年),这位南宋史家最后一位执掌朝政的丞相,身后为什么不魂归故里,与他的先人们同眠东钱湖畔的山林之间,却偏要独眠在慈溪县的车厩(今属余姚市河姆渡镇)山中?有人说,这是史嵩之相信了风水学说。我以为一定还有诸多原因让史嵩之做出这一决定,这其中包括史家与慈溪的渊源。

  史氏的显赫,始于史嵩之的五世祖史诏。而史诏的成才,则得益于其母叶氏的教子有方。母亲的教诲,使史诏“愈自刻励,遂以学问德业为士大夫称道”。史诏后来以八行垂训被朝廷举荐,家门渐渐兴旺,子孙相继入朝,一举成为四明望族,开创了史氏长达百年的辉煌。正如史氏的一位后人在祭扫叶氏墓时所吟:“生前苦节耐时光,漠漠幽魂节更长。春露秋霜六百祀,墓旁犹觉姓名香。”去世后六百年,还有后人祭扫,可见叶太夫人是怎样了得,她得到了史氏家族普遍的尊敬。对此渊源,史嵩之当然是知道的,他曾在他的文章中深情地赞美过这位先人。史嵩之认为,史氏的发达源自慈溪,将自己的身后交付给这块发源地,图的就是其后世东山再起。

  至于车厩,与史嵩之更有割不断的亲情。俗话说“小来外婆家,大来丈母家,老来囡屋里”。外婆家是人生的第二故乡,那里的山山水水与外婆一样亲切。史嵩之的外婆家就在车厩孙家坪。孙家也非等闲之辈。车厩孙氏始迁祖孙惟晸是唐僖宗时期(873年-888年)镇海军节度使,领润、苏、常、湖、杭、睦六州(镇海军,今浙江北部和江苏江南地区)。史家尚未发迹时,孙家就已经是四明望族。据《厩山乐安孙氏宗谱》记载,史嵩之的外祖父孙景南,是厩山孙氏德四房孙德达的五世孙,孙景南“生五子,梦镗、梦辰、梦谅、梦发、梦椿,一女适鄞县史弥忠公为配,生五甥,长嵩之、次岿之、岩之、嶷之、峣之,俱自出焉。”史嵩之的这5位舅舅的年龄应该与其相仿,自幼一起玩耍。5位舅舅当中,后来有四人为官,其中大舅孙梦镗、四舅孙梦发是甲科出身,连同外公家族中的那些表舅,与他同时期的至少有6位舅舅登进士第。这些舅舅们对史氏的事业很支持,如孙梦瑀“诰授通奉大夫,未一年,丞相史弥远当国,以亲故避嫌致仕荣归”;又如孙梦镗“诰授朝议大夫,公迺史嵩之母舅,及嵩之为相,屡召不起。”对此,史嵩之当然是心存感激,觉得史家亏欠孙家很多,这恐怕也是其要在外家———西天峰下(现称史门山)兴建生圹和功德寺的原因之一。

  其实,早在史嵩之筑墓之前,就有左丞相郑清之在此地长眠了。郑清之也是鄞县老乡,其祖父郑覃是史浩青年时期的朋友,史浩曾命史官将郑覃事迹列入忠义传,颂扬郑覃在金人面前不屈的大义行为。郑清之南宋嘉定十年(1217年)中进士后,受到史浩之子史弥远的栽培。史弥远晚年将他作为接班人,推荐其担任右丞相,继而在南宋端平二年(1235)特进左丞相。而史嵩之在南宋嘉熙二年(1238年)拜参知政事,次年拜右丞相兼枢密、都督两淮四川京西湖北军马。虽然两人政见经常相悖,时有争执,但丝毫不影响两家的世交关系。史嵩之在车厩安排自己百年之后的长眠之地,应该还有一层陪伴朋友的意思。

  车厩的开寿普光禅寺,是史嵩之的功德寺,为其闲居时所建。旧时的寺院有布局上的控制,一个地方不可以建的太多。唐宋时期,贵戚勋臣建功德寺的风气盛行,有额的功德寺有住持僧受赐紫赐师号的优待;有敕度僧尼的优待;还有优免科差敷配的特权。所以,南宋朝廷开始限制,一般不再轻易赐额。据说开寿寺是“以前执政恩请于朝得赐额”的。可见,理宗皇帝给足了这位前丞相的面子。事实也是这样,宋理宗从来没有忘记过史嵩之,曾三次想恢复他的职务,一次是淳祐六年服丧期满;一次是淳祐十年郑清之病重;最后一次是宝祐四年史嵩之自己要求晚岁守蜀。但是,每次都因遭到其政敌的强烈反对而流产,致使史嵩之赋闲13年,“终不得复出”。这是他的悲剧。如果史嵩之当年能顺利复出,南宋的历史或许就会有所不同,而车厩岙中或许就会少了“史门村”这样一个小村。

  我想,当年的史丞相就是带着感情、带着希望长眠在车厩岙这块土地上的。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编辑: 孙研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