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绝活打造一流团队
搞修理的人有句俗话:“教会徒弟,饿死师傅。”面对自己的一身绝活,胡耀华却从不吝惜。
自从当上班长以来,胡耀华一直思考着如何提高团队整体的技术力量。
赵明是胡耀华的徒弟。在胡耀华的指导下,赵明逐渐成长为拥有内燃机装卸机械、电焊、钳工等证书的“多面手”,从一名无技术等级的修理工一跃成为高级工,并凭借出色的修理技术担任了流机修理班副班长。
郑加成看到胡耀华多次在钳工比武中夺冠,心生佩服,主动拜师,想学习钳工知识。胡耀华看到他的基本功还不够扎实,就在三个月内每天亲自示范,并毫不私藏,把历年积累的图纸都拿出来,从如何编排工艺,到正确合理使用量具,耐心指点。2009年,在宁波港股份有限公司钳工比武中,郑加成不负师傅胡耀华的悉心教导,一举获得冠军。
走进流动机械修理班,映入眼帘的是规范流畅的维修流程、定位合理的机械设备。从现场管理到目标管理,胡耀华制订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打造了一支响当当的团队。10多年来,没有一辆流动机械设备因为技术问题而出厂外修,也没有发生一次因为修理和服务没有跟上而影响生产,并且保持着272台发动机大修“零返工”的记录。
无偿服务留下感人足迹
近年来,宁波制造业日趋发展,对高技能的蓝领工人求贤若渴,像胡耀华这样的高级技师,更是不少企业家眼中的“香饽饽”,曾有不少企业向胡耀华伸出了“跳槽加盟,收入翻倍”的橄榄枝,但胡耀华不为所动。
作为宁波市技师协会五大攻关队之一的“机械维修技术攻关队”队长,胡耀华自2008年起就积极响应宁波市“走进百家企业,破解百个难题”活动的号召,为中小企业无偿解决技术难题,当起无偿为企业服务的“星期天技师”。
江北区有一家合资的开关厂,生产出来的开关次品率居高不下,请了好多专家都没有解决问题。胡耀华和队友来到后,厂方仍抱着半信半疑的态度。凭借灵敏的听觉,胡耀华发现制作产品的关键设备———减速箱发出炒豆般的怪异声;凭借敏锐的视觉,他发现齿轮间的外径有异。
经过耐心细致的专业测量和计算,胡耀华得出了该组齿轮外径比标准偏差25丝的结论。25丝,就是0.25毫米,仅仅是三四根头发的粗细。随后,胡耀华又列出一张“会诊处方”,大大小小罗列了安装、加工环节的10多条工艺整改意见,一举解决了该厂的“顽症”。
今年3月,浙江省成立高技能人才培养协作联盟,实行高技能人才专家组服务企业计划,并委任胡耀华担任高技能人才专家组领队。从下个月开始,胡耀华将带领6个专家组前往杭州、湖州、衢州等省内各地,为有需求的企业开展技能技术服务。
记者 卢科霞 通讯员 周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