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发时,他正准备超车从第4车道开到第3车道,但是中午的太阳光太刺眼了,眼睛被闪了一下,超车时发现自己的车快撞到前面这辆集装箱了,只好赶紧踩刹车。
可没想到车子非但没有减速,反而一下子冲了上去。赵某估计,可能被阳光一闪,刹车没踩到位,踩到油门上去了。
受伤的2人伤势都比较重,当时从高速上拉下来以后直接被送进了医院的重症监护室。
昨天,记者从医院方面了解到,经过救治两人目前暂时没有生命危险,但是其中一位陆姓伤者的右腿有可能需要截肢。
交警支招
对付光“污染”
怎样避免光“污染”带来的行车风险?
记者咨询了多位交警和资深驾驶员,搜集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好办法:
一、集中注意力,减慢车速,保持车距,不接打手机;
二、尽量避免在下午2点到5点这个时间段开车出行,因为这个时候阳光最为强烈;
三、佩戴高质量的墨镜、偏光镜或舒目镜;
四、连续开车3个小时就要休息一下,休息间隙做一些眼部保健活动,如转动眼球、用手按摩眼眶四周或干脆做一套眼保健操;如果在开阔的地方可以眺望一下远方或天空;眼睛疼了可以用热毛巾敷眼;
五、经过上下坡和路面宽阔、树木等遮蔽物较少的路段时,小心慢行;从光线强的地方到光线弱的地方,或者从光线弱的地方到光线强的地方,要适应环境变化,提前降低车速。
开车出行,小心明暗效应
通常情况,人的视力会随着光线的增强而增强,但当光线达到一定强度后,反而会出现“物极必反”的效果。
因为在强光照射下,人的瞳孔缩小,往往习惯性地眯着眼睛来减少光线的射入,导致视力下降。
光线环境改变对司机视觉的影响,这种情况属于明、暗视觉效应。在行车过程中,路边的高楼、行道树,都会产生这种视觉效果。
从光照环境进入阴暗环境或者从阴暗环境进入光照环境时,人经常会出现瞬间眼花的情况,但当过了一定时间,人的眼睛适应当前环境后,视力又马上会恢复正常,这也是平时所说的视网膜被“漂白”现象。这种反应时间的长短因人而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