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现存的三山所北城门。
中国宁波网讯 日前,由张亚红、徐炯明编著的《宁波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系列丛书———宁波明清海防研究》由宁波出版社出版,全书30余万字,细致深入地研究了宁波明清海防的地理形势、设施建置、兵力部署、海上战船、文化遗产等,填补了中国海防史空白。
从2008年起,宁波明清海防文化遗产专题调研在镇海、北仑、鄞州、慈溪、余姚、奉化、宁波、象山等地展开实地调查,由于许多烽堠、关隘已经淹没于崇山峻岭中,为探访一处遗存往往需要翻山越岭一整天,调研工作进展极为缓慢,直到今年,《宁波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系列丛书———宁波明清海防研究》三易其稿,终于问世。
经文保专家实地调查了解到,自明洪武年间起构建的以“卫所”为中心,水陆一体的防御体系,历经600多年,依然完整,卫、所、巡检司、关寨、烽堠等文化遗存,一应俱全。现存宁波明清海防遗存,主要分为临山卫、观海卫主导的临观战区,今杭州湾以南的慈溪市民部与余姚市东北部;定海卫、宁波卫主导的定海战区,今甬江出海口两岸的镇海区与北仑区沿海一带以及象山港北岸的鄞州区与奉化市;昌国卫主导的昌国战区,今象山港南岸、三门湾北部的象山县。
目前,宁波卫、定海卫有卫址而无遗迹,临山卫、观海卫、昌国卫有较丰富遗迹,城风原有街巷格局基本保留,城门、门楼、城墙、护城河等部分保留,目前尚存卫城遗址4处,所城遗址6处,司城遗址4处,寨城遗址3处,营汛城址1处,所存遗址多为十字街、城墙、护城河。烽堠、墩台70余处,多由2至4个台体组成,其中形制最大的多为主台瞭望台,呈梯台或圆台状,部分至今留有火烧的痕迹。保存较为完整的有位于今余姚市临山镇的临山卫城遗址,至今还保留着西城门吊桥桥基,桥基旁有长10米的河埠头,为古代刷洗战马的洗马场;位于慈溪市浒山城区的三山所北城门,城墙高3.1米,宽3.8米,进深5米,城门高5米,宽7米,深9米,为三柱五檩五间硬山顶城楼;位于鄞州区瞻岐镇有大嵩所城遗址保留了基本完整的一段城墙,城墙位于凤凰山上,长700余米,高7米,厚5米,依山起伏,颇为壮观。此外还有石塘山烽火台、柴湾山峰火台、穿山烽火台、石门岭关隘、小清港炮台等遗存也依然历历在目。遗憾的是,原载于史料的吊桥、月城、敌楼、警铺、粮仓、土祠、城隍庙、军器局、营房、桥梁等内部设施都已不存。
市文保所副所长徐炯明表示:宁波明清海防特别是沿海设施建设,实现了海陆布防一体化的格局,为消除海患、维护海疆安全发挥了积极作用。现存的宁波明清海防遗存是宁波珍贵的历史遗产,可惜的是有部分遗迹因为地处偏远,风吹日晒之下正在逐渐消亡之中,文保部门正在着手对这些文物开展就地保护。(记者王路)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