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时政·经济 正文

举全市之力加快建设美丽宁波 力争2016年成为国家级生态市

2020年力争进入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城市行列,率先创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3年05月25日 07:27   【 】 【打印
0

  “物阜民丰、港强城靓、山清水秀、天蓝地绿”———昨天,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刘奇为宁波今后的发展描绘了这样一幅“美丽港城图”。

  昨日,在市委十二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上,《关于加快发展生态文明努力建设美丽宁波的决定》获审议通过(以下简称《决定》)。《决定》提出到2016年全市生态环境综合指数保持在85以上,力争成为国家级生态市;到2020年力争进入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城市行列,率先创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的两个阶段性目标。

  为达到这些目标,刘奇要求,把改善生态环境作为最大实事,举全市之力加快建设美丽宁波。

  宁波有条件成为令人向往的生态城市

  “美丽宁波”究竟什么样?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刘奇在工作报告中勾勒了这样几幅图景。

  他说,我们所要建设的美丽宁波,应该是科学发展美、自然生态美、人居环境美、人文行为美有机统一的美丽宁波,是发展优质、生态优良、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宁波;我们所要展示的美丽宁波图景,应该是物阜民丰、港强城靓、山清水秀、天蓝地绿的“美丽港城图”,是人人享有明媚阳光、清新空气、洁净水流、安全食品的“和谐人居图”。

  “衡量一个地方美不美,很重要的是看城乡环境和形态,有没有独特的生态风貌景观。”刘奇说,宁波作为江南水乡城市,集江、湖、港、桥、海、山于一体,完全有条件打造成一个景色迷人、令人向往的生态城市。

  要舍得放弃落后产业的GDP和税收

  早些年,“家家办厂、村村冒烟”的景象在宁波很常见,也为敢闯敢干的“创一代”们带来了一定的原始积累,但也为环境保护制造了不少难题。会上,刘奇直指这一发展模式需要进行调整。

  “对于一个地方来讲,要有优良的生态环境,就要舍得放弃落后产业的GDP和税收;要让新兴产业有落地的空间,就得腾出落后产业的‘笼子’。”刘奇指出,在淘汰落后产能这件事上,各地各部门要以产业适合不适合在本地存在为标准,该关停的必须坚决关停。

  刘奇说,要以构建现代产业集群为目标,以产业链分工整合为手段,推动二三产业向重点开发区域和卫星城市、中心镇集聚,大幅提高产业集中度和单位面积产出率。另一方面,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解决资源消耗过度和污染排放问题,最有效的途径是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为经济发展安上“绿色芯片”。

  重点开展空气、水体、土壤的清洁行动

  环境污染主要分为空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声污染、光污染、放射污染等,但相对来说,影响范围最广、群众意见最大的是前三大污染。

  “人民群众不满意的地方,就是我们整改的方向;人民群众对天蓝、水净、地绿的期盼,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刘奇说,下一步,我市将重点开展针对空气、水体和土壤的“三大清洁行动”。

  他说,空气污染的源头有很多,治理空气污染必须综合施策、多管齐下。比如,机动车尾气排放治理,其中一项重要工作就是限行淘汰“黄标车”,必须按照今年县(市)区主城区限行、2016年全部淘汰的要求抓好落实。比如,建筑工地扬尘整治,要严格落实围挡设置、进出车辆冲洗等措施,有效降低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宁波的饮用水质比较好,但平原河网、城市内河和近海的水质还不尽如人意。刘奇打了一个比方———要像打通“断头路”一样打通“断头河”,像整治村庄一样整治河道,像建供水系统一样推进城乡污水处理系统建设。争取通过3年的努力,使宁波河道的水质有一个明显改善。

  土壤受污染,必然影响用水安全、食品安全,而且治理修复的难度更大。刘奇指出,推进清洁土壤行动,最需要突破的是农业面源污染防治问题。要大力发展有机农业、无公害农业,提高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的比重,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为重大项目设置环保门槛

  “实现美丽宁波的愿望,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只要我们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任接着一任抓,总会迎来圆梦的一天。”刘奇指出,要充分发挥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的作用,推动美丽宁波建设制度化、常态化。

  首先,要建立完善狠抓落实的制度。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做到在制定重要规划时提前考虑环境容量,在谋划重大产业布局时提前开展环境风险评估,在建设重大项目时提前设置环保门槛。

  其次,要建立完善刚性执法的制度。要像重视安全生产一样狠抓生态环境监管,建立全天候的环境监测监控和跨区域的环境联动执法机制,依法严厉打击各类危害群众健康、威胁生态安全的环境违法行为,让一切违法者付出沉重的代价。“特别是每年要排出一批生态工程项目,整治一批突出环境问题,建立跟踪督查、干事对账制度,确保每一个问题都能限期整治,每一项工作都能取信于民。”□记者滕华

编辑: 陈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