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宁波新闻联播 > 慈溪 正文

慈城云华堂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3年05月26日 08:07   【 】 【打印
0

慈城云华堂

慈城云华堂

图为慈城明清古宅建筑。张柯 摄

□周建强

在慈城镇西门往南2公里处的慈江南岸,六七十岁的老人都知道有个延绵百年之久的民间慈善机构云华堂(云华救济院),它几经兴废,做了很多善事,“旧宁属善堂中之首届一指者也”。

光绪慈溪县志记载: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邑人叶仁、王庸敬为主在慈城太平桥之南岸创立慈善机构,命名为“云华堂”。共同参与者王梅斋、胡行远、胡行周等人的名字都记载在民国的《云华救济院现行章程》中,他们被视作云华堂的原始发起人。初期的云华堂主要善事包括:“购置义山,检路遗(枯)骨、具棺木以葬之”。以后慢慢发展到六大类善事:一是请旌节孝。每逢乡试之年,“采集邑中的节孝之事,具册向省申报”。二是掩埋尸体。每年冬至起到第二年清明前,雇夫巡视山野,“检查暴死野外无人收拾的尸体,具棺安葬”。三是抚育婴孩。有寄养、贴养二种。“收弃婴择乳妇养其家”,给以养资,称寄养。对无能力继续养育自己孩子者贴资,称贴养。四是施舍棺木。对无力购置棺木的贫困者给予帮助。五是施医送药。对得病的贫穷百姓赠送十点水、仁丹、药膏等常用药。六是惜字。古人的旧俗之一,意思是写有字的纸不可随便抛弃,否则会冒犯天上的文曲星,故云华堂定期派人到各地收集写有字的纸,后集中焚毁。云华堂还收养弃婴、孤儿和孤老,同时兼办有200位学生就读的小学。在鸦片战争后兵荒马乱的岁月,慈善之地最终也没有躲过战乱,咸丰十年(1860)云华堂毁于战火之中。

重建云华堂一直牵动着邑人的善心,由王庸敬为主,清翰林杨泰亨等人大力支持,叶仁、郑小谷的后代参与的云华堂重建工程于同治八年(1869)冬动工,由于人心齐,准备充分,管理得当,云华堂次年夏天就建成峻工。重建的资金采用集资的办法,设“同善”、“同人”两个钱会募集资金,管理负责人称“堂正”,管理财务设“会计”,“首事”(管理重建具体事务)由第一次发起人的后裔担任。新建的云华堂呈长方形,大门朝东,从东到西呈“四进三明堂”布局,北边沿慈江是花园,南边是防江水倒灌的江堤。“堂中供奉吕洞宾真人像,堂左右两庑各五间:左设祀本县节孝已旌者,右祀本堂董事已故者”,内部建筑共分云华堂、育婴院、孤老院和杂货间四个部分,包括东、西厢房和厨房,建筑面积近3000平方米。前二进均为五间二弄的砖木两层结构,第一进正中为中堂(接待客人的场所),左右分别是施药和煎药场所,为病人提供免费送药;第二进是孤老院,能固定安排20位老人,有人过世后有空缺床位再替补,孤老院后毁于上世纪70年代的一场大火;明堂(天井)的南北厢房各有三间房子,分别是学校教室和管理用房;最西边的杂货间堆放厨房用的柴禾和棺木等杂物,西北角是个学生运动场。

据居住在云华堂附近93岁庄耀卿老人介绍,云华堂鼎盛时期在上世纪30年代初,占地面积达到十多亩,邑内善士所助的义山有13处。其运行的经费主要来自社会各界的捐赠和云华堂位于宁波东乡4000多亩耕地的租金收入。1937年日寇入侵后,云华堂逐渐衰落,1952年云华堂的小学部搬迁至邻近的张陆(新华)小学。随着1954年10月慈溪县政府从慈城迁址浒山,设立的慈溪县初级师范学校3年后也搬至余姚梁弄,仅剩育婴堂的云华堂搬迁至县衙后慢慢消失。到上世纪80年代,随着胜利粮站的扩建,云华堂被陆续拆净,现已荡然无存。

作为民办的慈善机构,云华堂一直靠乡贤们出钱、出力得以生存和重建。叶仁,又名叶霁峰,是慈溪县三七市石步(今余姚市三七市镇石步村)人。清道光年间,曾出钱振饥,捐钱三万余两。其父叶俊秀,以商贸起家,积累巨资,乐善好施,热心公益,造福乡邦。叶仁家属是百折不扣的“行义世家”。叶仁的兄长叶封,继承父志,乐做好事。叶封的儿子维新、维之、维翰根据父亲的遗愿,在道光十二年(1832)出资63000两,置地1400亩,成立了“叶氏义庄”,“其事经营两世历十有余年”。叶氏的义举为1848年云华堂的初建奠定了基础。杨泰亨(1824一1894),慈溪人(今江北区慈城镇杨陈村,故居翰林第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同治四年(1865)进士,任翰林院检讨从七品,后累封奉直大夫从二品。他“生平勤学好问,至老手不释卷。熟于掌故,收集乡邦文献,不遗余力”,编纂光绪《慈溪县志》。杨泰享凭其威望和影响成了支持云华堂重建的重要人物之一。王庸敬(1814—1868),是慈溪乍山(今江北区慈城镇黄山村)王氏家族成员,13岁时丧母,经数次乡试均落第,便决心不再参加科举,在邑南太平桥举办云华堂,专为民间操办善事,规模很大。陈芝霖几十年如一日,每天徒步往返二十多里,去云华堂帮助堂内的老少。为了行善,这位老人自学中医,熟读《本草纲目》等医书,收集了许多民间土方、偏方,调制了不少药膏,为无力求医的邻里乡亲治病……云华堂在众人的帮助下收养了无数的弃婴、孤儿和孤老,帮助贫病者学习、医治疾病,养老送终。

云华堂旧址现已由粮站改造成粮油食品有限公司,生产慈城的特产之一水磨年糕。而距此往西不远的黄山村,政府正投资3500万元,建设该地区目前最大的敬老院(建筑面积达7810平方米),让老人他们享受幸福的晚年生活。

编辑: 陈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