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金融业最高决策地
宁波是近代东南沿海的重要金融中心,宁波钱庄业更是在近代中国金融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走遍天下,不如宁波江厦。”这句传诵至今的老话,说的正是江厦街一带钱庄云集达百家的盛况。而在这块“金融中心”附近,由敦余、衍源等62家钱庄发起筹建并于1926年竣工落成的钱业会馆,也成了旧时宁波金融业最高决策地。
宁波钱币博物馆依托我市金融业唯一的全国文物保护单位———钱业会馆旧址,弘扬和传播金融文化,现已成为我市金融文化的标志性符号。
2012年底,宁波钱币博物馆进行了重新设计布展。除了原有的宁波钱庄史迹陈列,还增加了中华历代货币展、红色货币主题展等内容。
这次举办的“货币历史文化展”可上溯4000年前的商周、下涉民国及抗战时期,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中华民族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兴衰起落。
由桑树皮做成的纸钞
“这一张面值1贯的大明通行宝钞是比较难得的藏品。你看,上面的字迹、图画依然清晰可见。”在纸币展览部分,宁波钱币博物馆副馆长任力刚仔细地向记者讲解,“最有意思的是,为了防伪,这张纸币是用桑树皮作为原料加工而成的。”
“别看这一张纸钞毫不起眼,它现在在市场上的价格至少在4万元左右。”任力刚告诉记者。
据记者了解,大明宝钞印框高约30厘米、宽约20厘米,是世界上票幅面积最大的纸币。它是明朝官方发行的纸币,贯行于明朝270多年。
中国最早的“结算制度”
“除了大明通行宝钞等藏品,个人觉得我们宁波本地钱庄发行的票据、过账交换清单等同样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任力刚指着展柜里的藏品说,“这些真实记录和反映宁波钱庄业务的藏品,以前都没有对外公开过,这还是第一次。”
透过这些大小各异、内容清晰却又能通兑的票据,仿佛能看到各钱庄中忙碌的身影以及背后的“信用”二字。
“这些藏品见证了宁波钱庄业最亮眼的贡献———‘过账制度’,这是中国金融最早的结算制度,为贸易双方提供了很大的便利,由此宁波钱庄素有‘过账码头’之美誉。”任力刚感慨,“这些都是以钱庄的信用作为基础的,可见当时社会对于宁波钱庄的信任。”
“金融抗战”中的红色货币
钱币博物馆在“货币历史文化展”之余还开展了“红色货币专题展”,参观者可以一睹浙东地区敌后抗日根据地当年流通使用的多种货币,体验那场“看不到硝烟的战争”。
“到博物馆看货币展,咱们的红色货币展一定不能错过。”任力刚告诉记者,这一组包含了金库兑换券、浙东银行币、地方政府币乃至民间商会币的展览历史意义重大。
据了解,1941年至1945年,抗日战争时期的浙东地区,位于沪、杭、甬三角地带的中心,河流纵横、交通便利、物产丰富、经济繁荣,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除了军事、政治上的斗争,还要打破经济封锁,就必须调剂金融,抵制伪币,在经济方面采取与敌针锋相对的斗争,后来根据地建立了浙东银行,发行自己的货币———抗币。”
任力刚向记者娓娓道来,正由于上述原因,浙东地区的红色货币发行在中国货币史上占有重要而又具有特殊意义的光辉一页,体现了金融先辈们艰苦奋斗所创立的金融事业。
记者 房伟 文/摄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