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旸希说跳舞是件很好玩的事。
屠可欣在制作她最喜欢的飞机模型。
担心不能跳舞
大哭了一场
1.6米的个子,瘦瘦的,梳着马尾辫,鼻梁上还架着副眼镜,在宁波市实验小学读六年级的周旸希看上去已经像个高中生。不过,一开口,就露了馅,清脆的声音中带着孩子气和些许羞涩,在记者采访的过程中,偶尔还会撒个娇。
这个腼腆爱笑的小姑娘,从4岁起就开始学习中国舞,目前已考出中国舞九级,是宁波市学生艺术团舞蹈团的成员,经常跟团参加市里的各类演出。跳舞,用周旸希自己的话来说,是“一件很好玩的事”。
旸希出生后,妈妈就想着要培养出女儿的文艺细胞。而让周妈妈惊喜的是,每次家里放音乐,躺在婴儿床上的旸希总会笑得很开心,还经常跟着节奏挥舞着双手。冲着这一点,等旸希长到4岁,妈妈就在青少年宫给女儿报了个舞蹈班。
于是,小旸希开始跟着老师练站姿、压腿、下腰等基本功。小孩子好动,易分心,但她却学得很认真,跟着老师的动作一遍一遍地做,累了也不哭闹。不久后,幼儿园举行舞蹈比赛,刚学舞不久的旸希就去报了名。只练过基本功的她在家里跟着音乐即兴跳舞,一遍又一遍。虽然每次跳得都不一样,妈妈就帮忙把其中做得比较到位的动作记下来,再比划给她看。这次比赛,孩子得到了老师的表扬,跳舞的劲儿也越来越足。
有一次,旸希因为生病缺了好几次课,病愈后第一次上完舞蹈课回家,一向坚强的孩子竟然大哭了一场。妈妈慌了,赶紧问怎么回事,小孩抽抽噎噎地回答:“老师跳舞我跟不上,说不定我以后就不能再跳了……”听了这话,妈妈哭笑不得,只能连连鼓励和安慰。后来,在老师的教导和自己的努力下,课程赶上了,旸希乐得手舞足蹈。
上了小学,旸希练舞的时间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因为加入了市学生艺术团增加了很多演出排练的时间。看着女儿每天忙学业,忙跳舞,忙班级工作,周妈妈有些心疼,但作为女儿的后盾,她一直鼓励支持着孩子。
“我不会给她太大的压力。希希并不是要做专业的舞者,只要她玩得开心就好。”周妈妈说,以前,她还让女儿学过小提琴,但练了几年孩子实在不喜欢,每次拉琴都不开心,后来就放弃了。“跳舞,是希希自己喜欢的,她就会主动去学去练。”
上小学后,周旸希又喜欢上了朗诵和演讲,妈妈鼓励她放手去做。不用大人催,她会自己对着镜子练习朗诵的动作、神情,还收集了报纸、杂志上的儿童诗歌贴在本子里,空闲时念念。“遇上喜欢的事,就是用上九头牛的劲儿都拉不回来。”虽然是妈妈的抱怨,但听得出来,妈妈语气中的骄傲。
周妈妈说,像奥数、英语等家教班,她没让女儿报过,但女儿的成绩都在班级前几名,“如果让孩子一味地读书做作业,那他们的童年就变得超级无聊。让孩子做他们喜欢的事,让他们快乐,生活也就多了色彩。”一旁的周旸希听了这些话,挽上了妈妈的手,开心地笑了。
家长的话
“孩子拉琴不开心,不学也罢;跳舞是她喜欢的,支持鼓励。”
动手能力极强的
小小发明家
圆圆的脸蛋,大大的眼睛,头顶梳着一根可爱的小辫子,宁波市解放南路小学一年级的屠可欣说起话来却是一副小大人的模样。就是这个惹人喜爱的小女孩,她在学校老师指导下做的小发明“远近光自动切换器”,在宁波青少年科技嘉年华中获得了二等奖之后,又在上个月获得了浙江省第27届创新大赛的二等奖。
这个小发明的点子,来源于屠可欣的一次夜间外出。那次,她坐在妈妈车里,对向车道的来车打着远光灯,让她睁不开眼。她就问妈妈:“那辆车为什么开这么亮的灯?”妈妈向她解释了远、近光灯的作用后,还说了一句:“会车时,司机忘记变灯,很容易酿成车祸。”
这句话就被小可欣记在了脑子里。不久后,学校一年一度的科技节征集发明金点子,她上交了一份金点子说明书,里面内容很简单:可以在车里做一个装置,当两车会车时自动将远光灯变为近光灯。这个点子得到了学校科学老师谢吉江的支持。在谢老师的指导下,一辆组装玩具车加上光敏电阻和蓄电器,就实现了这个小发明。
虽然在科学原理和专业知识上,一年级的屠可欣还很懵懂,但她认真听着老师讲解,并提出自己的建议。考虑到安全性,电路焊接的工作由老师包下,在组装等方面,是她自己动手操作的。
可欣的动手能力,一直是屠妈妈内心的骄傲。她说,孩子从小就喜欢做点小东西,例如折纸、剪窗花、编花篮等。幼儿园时候的动手能力比赛,一直名列前茅;家里最多的玩具是纸质模型,而这些模型,都是她按照说明书一步一步拼出来的,家长要帮忙,她还不乐意;偶尔家里修些小东西,爸妈在操作,她就去帮把手,学会了之后下次硬要她来修。
也许在有些家长看来,孩子做点小玩意儿或是去实践有些看上去天马行空的想法,是在浪费读书的时间和精力。但在屠妈妈眼里,这些都是应该鼓励和支持的好事,“孩子成绩好固然值得开心,但读书成绩并不是孩子的全部,要让她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欣欣一开始也不太会做,但我们让她观察模仿,鼓励她自己动手,慢慢地,她越来越感觉到制作的快乐,也渐渐有了自己的独特想法。”
在小学的科技创新室里,堆放了许许多多学生自己制作出来的小玩意儿、小发明,还有厚厚的几沓学生上交的金点子说明书,就像是一个创意的孵化园,屠可欣就在这个小小的孵化园里学习、成长着。她一边小心翼翼地摸着高年级的哥哥姐姐们做出的飞机模型,一边认真地对记者说:“看到别的小孩在玩电子遥控飞机和汽车,我一点也不羡慕。这里的飞机模型虽然不会动,但都是哥哥姐姐们亲手做的,比买来的好一百倍,我以后也要亲手做出来。”
家长的话
“读书不是孩子的全部,要让她有自己的兴趣爱好。”
专家说法
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
家长不要越俎代庖
宁波市教育局教研室主任、宁波市教育学会副会长章才根认为,体育、艺术是孩子素养培养中两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目前社会上各类关于艺术、体育的培训班很多,不少家长鼓励、支持孩子在学习之余积极参加这些活动,这是可喜的现象,但要注意:
1.少一些“励志”。中国人一直信奉“自古英雄出磨难”。不少家长为了要当英雄的爹妈,而让孩子吃尽千辛万苦,学习如此,参加培训班也如此。要么不参加,参加了就要名次,要等级。“励志”可以,但关键要转化为孩子“立志”,活动才会是一件快乐而有意义的事。退一步说,孩子如果抱着参加活动就是“玩玩”的想法,难道就没有意义和作用?
2.要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家长不要越俎代庖,替孩子选择活动项目。从孩子的自身条件考虑,让孩子自己做主,多听听孩子的意见,选择适合孩子自己喜欢的活动。
3.少一些功利。如果家长鼓励孩子参加体育、艺术活动是为了孩子能在中考、高考中加分,或者准备参加特长生招生,那么,这些活动原本是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的个性化素质培养,就会异化为应试教育,其结果也会是强迫训练,超负荷训练,而造成孩子们的逆反心理,活动就失去了乐趣。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