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文化·体育 正文

人文老宁波 马叫筒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3年06月02日 07:37   【 】 【打印
0

□周太福

在上世纪60年代前,穿山半岛上的芦江淡水鱼类十分丰富。淡水鱼大都有逆流而上的共性,尤其从仲春至初夏这段时节,每逢春雨满盈放碶之际,鱼儿们就显得分外活跃,纷纷向上游进发,更有甚者,如鲤鱼、鲫鱼之类,竟然会像南太平洋上的飞鱼那样逆水飞蹿,冲上滩涂、田畈。正如唐代诗人戴叔伦诗句中所描写的那样:“兰溪三月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芦江沿岸的老百姓就是利用了鱼儿的这种特性发明了一种“请君入瓮”的渔具,俗称“马叫筒”。

马叫筒由毛竹制成。截取内径10厘米左右,长度约50厘米的毛竹筒一段,其后端保留一个竹节,其余捣穿;在竹筒壁上开凿25厘米×2厘米的槽口一条即成。安装时,选择农田通向河沟的水缺(农田的进出水口),把马叫筒横置在水缺上面,使槽口朝向河沟并稍稍向上,然后把整只马叫筒除了作为进水口没有竹节的那一头和槽口以外,全都用泥土封得严严实实;最后,在靠近农田一侧留出进水口,并挖一个脚盆大小的“小鱼池”,把小鱼池的堤塘筑得高高的。有的不挖鱼池,只把事先准备着的竹帘一围就成。安装就绪,人即离去。

此时,田水从马叫筒的进口流入筒内,筒内的另一头被竹节封闭,田水就通过长长的槽口向外喷射,活像一帘微型瀑布向着河沟倾泻。当鱼儿们发现这一道清幽的“瀑布”自天而降,还不时传来动听的汩汩鸣声,就都一条条铆足劲儿忘情地朝着“瀑布”的上方凌空飞跃。跃进鱼池后,再加上落地时的重重一摔,摔得它全身没有了力气,只能乖乖地躺在鱼池里休息,等待渔人前来“迎请”。

头戴竹笠、身披蓑衣的农人一般会安装两三个马叫筒。雨越大,鱼越多,夜里更多。一般每隔一小时去收一次。夜里隔半小时就要去收。弶进来的鱼以鲫鱼为主,运气好的话,鱼池里还会横卧着一条大鲤鱼,令人欣喜不已。

以前,在这个季节里,农人在小水沟、水田里捉鱼还有多种方法,用马叫筒弶鱼是功效较高的一种方法。但是从上世纪60年代中后期起,芦江中的淡水鱼越来越少,再后来就基本上见不到鱼儿蹿进农田的景象了,在芦江之上不知效劳了多少个世纪的马叫筒也终于“退休”了。

编辑: 陈奉凤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