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山塔
慈城、慈江与彭山塔
彭山塔曾是指航标
慈城扼守姚江、慈江、刹子港,是运河沿岸的交通重镇,“浙东运河从丈亭到镇海口出海肯定要经过慈城,原来是慈溪县的县城所在地”,“等于也是运河边一个上岸的地方”,杨古城告诉记者,“可供商旅歇脚、住宿”。
“慈城有一条慈江,慈江在地理位置上的作用,就是把宁波城、慈溪城、余姚城都联系在一起,所以慈城也是内陆航船出海的必经之地,历史上曾经相当繁华”。由于姚江有东海潮汐出入,江流弯曲,宋明时代,慈江是浙东通向余姚和杭州的较为安全和便捷的水路。慈城与运河有关的遗存也很多,“慈江、刹子港等运河河道,夹田桥、慈江大闸、太平桥等运河遗存都位于慈城镇境内”。
“慈城境内还有一座彭山塔,这座塔是运河的指航标。造塔的时候还有一个争风水的故事。”杨古城告诉记者,相传明朝时,余姚人谢迁升任兵部尚书,在余姚城内建了一座舜江桥。慈溪赵文华当了工部尚书后,以为谢迁占了慈溪的文气,在慈溪的西门外造了彭山塔,外形酷似一支毛笔,以舜江桥为笔架,欲兴慈溪文风。
其实舜江桥早就建成,与谢迁无关,谢与赵当尚书的时间隔了145年。慈溪的彭山塔,早在赵文华考中进士之前已建成。而赵文华修塔,据碑上记载曾与冯岳、姚镆、冯成能、颜鲸等科举成名的慈溪文士共同出资,并非为斗势而修建。但彭山塔为古慈溪无数文士学子进京赶考往返的路标确是不错,今天人们从杭甬高速上路过时,还能看到这座塔巍巍矗立。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