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口
运河末端和海上丝路起点
“三江口就是以前浙东运河的出海口。”在海曙文保所工作的周东旭提到三江口和大运河的关系时表示,“它既是大运河的末端,又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唐长庆元年,即公元821年,明州刺史韩察将州治从小溪(今鄞江镇)迁至三江口,标志着今宁波城建城之始。城市枕江而建,因为便利的漕粮水运资源,汇聚了来自各地的商贾。因甬江直通东海,位于宁波城中心的三江口理所当然地成为了联通内河航运和海洋贸易的一个重要交汇点。“从地理位置上来说,宁波三江口有着沟通‘河海联运’的功劳,海外客商由此进入内地,越窑秘色瓷也由此经海上丝绸之路销往日本、朝鲜、西亚、非洲等地。”
宋代浙东运河全线贯通后,沿大运河南下到达宁波的内河航船一般都在三江口换乘抗风浪性能较好的海船,经甬江出海,去往世界各地。“北宋时因为辽国把山东的出海口占据,从宁波出海的货物就更多了”,“根据《四明志》记载,呈现出‘海外杂国,贾舶交至’的盛景”。
同样,有许多闽广来的商人,或是日本、朝鲜半岛来的僧侣、商贾,往往在此驻泊后,改乘内河船只,经浙东运河至绍兴、杭州。还能一路北上与京杭大运河对接,直达扬州、北京等大城市。“明朝有个叫崔溥的朝鲜人,被海风刮到台州那边,他应该从三江口这里才找到了沿运河北上回家的路。”周东旭告诉记者,“在崔溥后来写的《漂海录》中,他说到当时的浙东运河‘江之两岸,市肆、舸舰纷集如云’”。运河繁华的程度,可以由此想像。
新闻链接
申遗进行时
根据计划,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委派国际专家于今年七八月间对大运河遗产项目进行现场考察评估。国家文物局已定于7月13日对我市进行模拟考察评估。
目前我市已完成遗产“四有档案”共计126卷;监测系统已完成硬件设备配置、软件设计安装和首次监测数据收集;界桩标识系统已完成方案设计,制作安装工程已进入政府采购程序;遗产专题陈列地点在庆安会馆,已完成陈列大纲和形式设计,进入现场制作安装阶段。
反映大运河宁波段的历史地图、历史照片和历史文献的收集工作目前也已经结束,在6月底之前将完成《大运河(宁波段)研究文集》和《大运河(宁波段)历史资料选编》的编印工作。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