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现场
吹着空调、吃着冷饮、泳池嬉戏……这是大多数孩子假期里做的再正常不过的事了。但对于外来工子女来说,炎炎夏日,如何降温消暑却成了他们的大难题。记者走访发现,他们当中的大部分人,家里唯一的降温工具就是电风扇,有的孩子在家里也中暑了。孩子们说,他们实在热得难受,好想找个地方游泳消暑,哪怕只有一次。
即日起,本刊发起为外来工子女圆“游泳梦”行动,为他们寻找免费的游泳场所,现向社会招募圆梦热心人士。
家长:安排孩子的假期生活 很头疼
鄞州区嵩江学校是一所外来工子女学校,学校有近600位外来工子女。
许静是嵩江学校的学生,住在学校附近的堇山村里。家里除了爸爸妈妈,还有一个3岁的妹妹。父母平时在工地里工作,每天工作时间长,强度大。虽然住在一个屋檐下,可父亲许师傅每天和许静说不上几句话。
“每天早上5点,孩子还没醒我就出门了,等我回家孩子已经快准备睡觉了,虽然在身边,可相处的时间真的不多。”许师傅无奈地说,“小女儿年幼,妈妈可以偷偷带着去工地,大女儿大了不肯跟去,只能把她一个人关在家里,可这么小的孩子多让人担心啊!”
跟许多外来打工者家庭一样,如何安排好孩子的暑假生活是他们最头疼的事。
老家在四川南部县的蒲师傅有两个儿子,大儿子蒲成成今年12岁,在嵩江学校念5年级。跟妈妈和幼儿园的弟弟住在学校附近的城中村里。前几天,学校放暑假,成成一下子就没有地方去了,每天都呆在暂住房里。
成成很听妈妈的话,每天都不出门,起床后吃完早饭就在家写作业,没多久,作业就写完了。家里很挤,除了一张床外,没有什么地方可以让他玩,弟弟年纪还小,成成跟他没有太多的共同语言,因此坐在床上看电视就成了他每天仅有的几项娱乐活动之一。
晚上吃完晚饭的半个小时是成成一天里最开心的时候,几个白天在外面上兴趣班的邻居小孩回到家后,成成妈妈终于批准他跟小伙伴一起出去玩。成成住的地方是横街窄巷,典型的混合交通,手拉车、电动车、汽车、行人各种交通元素都混杂在一条道上通行,交通混乱。所以,妈妈给成成划定了活动的范围,而且每天只能玩半小时。
孩子:找不到纳凉消暑地 很苦恼
父母忙于工作、暑假课外活动少让许多外来工子女的假期变得索然无味,但更令人心疼的是,他们当中大多数人家里唯一的降温工具只有电风扇。连日来37℃以上的高温,让孩子们热得够呛,还有不少人在家里也中暑了。
最近几日,嵩江学校2年级的赵宇露最常去的地方是鄞州公园。“那里大树多,凉快!我就坐在树荫底下看书。”懂事的宇露告诉记者,家里没有空调,最近几天还经常热得中暑。为了消暑,只能每隔几天就去鄞州公园乘凉,这样还能给家里省下一点电费。“常看到去游泳的父女从我身边走过,真的好羡慕。”宇露说。
炎炎夏日里,学校301班杜兴杨虽然好几次想到河边感受清凉,但想起妈妈要求自己不要靠近河边的嘱咐还是忍住了。杜兴杨说,家里爸爸和奶奶都是游泳高手,但奶奶年纪大了,爸爸工作忙没时间教自己。“听说学游泳要花不少钱,还是算了。就花1块5毛钱去买根冰棍解解暑吧。”此刻,“失落”二字写在了懂事的杜兴杨的脸上。
在201班左荣颐衣柜下方的抽屉里,整齐地折叠着3套泳衣。而这些泳衣左荣颐只穿过一次就再没有动过。“去年游过一次,我就喜欢上游泳了,可之后再也没去过。”左荣颐说,父母工作忙,没时间带她去学游泳,假期每天就是呆在家里看电视,“要是有小伙伴和我一起去学游泳该多好。”
为孩子寻找免费的游泳场地
“宁波有没有地方可以让我们免费游泳?哪怕一次也好。”采访中,嵩江学校的孩子们告诉记者,假期里他们太想去水里泡着了,这样既能降温消暑,也能让假期有小伙伴的陪伴而不寂寞。当然,如果有专业的老师教会他们游泳技能就更好了。
游泳,看似普通的一件事,对于外来工子女来说,却成了莫大的奢望。
记者在街头随机采访了一位正在等工的外来务工工友,他说,自己来自安徽,儿子在鄞州上学,他也担心儿子的安全问题,因为夫妻俩白天都要出去打工,无人照顾儿子。而30元的泳池门票,相当于他们夫妻俩一天的伙食费。这样的说法得到他的工友们的认同,“门票太贵了,偶尔让孩子进去玩玩还好,经常去,负担不起。”
嵩江学校德育处主任陈玉飞告诉记者,学校平时只能开展防溺水教育,没有教孩子游泳的老师和场地。“自觉的孩子不会去河里游泳,但也不排除有的学生为了图一时清凉会擅自下水。”陈主任一脸的担心。
为了帮外来工子女圆“游泳梦”,让孩子们过一个安全的暑假,本刊发起圆梦行动,凝聚社会各界热心公益事业的人。在您的帮助下,或是能让外来工子女到正规游泳馆学习游泳,或是能让其到水上乐园嬉戏游玩,或是能教会他们游泳的基本技能等,只要您愿意为这群孩子的“游泳梦”出谋献力,都欢迎拨打本刊圆梦热线。电话:0574—88229552(周一至周五)。吴 彦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