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文化·体育 正文

著名越剧艺术家毕春芳自成流派 有着最彪悍的戏迷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3年07月14日 07:40   【 】 【打印
0

  春华秋实皆芳菲

  春华秋实皆芳菲

  《王老虎抢亲》剧照

  号称最柔美的越剧,却有着最彪悍的戏迷。这话,从著名越剧艺术家毕春芳口中得到了印证。那天采访毕春芳,当掠过七十年演艺生涯的光景时,令她感动嘘唏的,少不了观众对其热捧的场面:

  如同现代明星,当时走红了的毕春芳不能随便出门。可有一回休息日,她和搭档戚雅仙跑出去买日用品,不小心被戏迷发现,蜂拥围观的结果是造成商场玻璃柜台被挤碎。

  她的爱人胡佩承笑说:“上世纪五十年代,越剧是鼎盛时期,我不敢和她一起上街。一次,在南京路被人认出,戏迷们疯狂追逐致使交通阻塞,我们只能逃进人家小店躲避。”

  毕春芳回忆:文革后传统戏再度辉煌,1980年到宁波演出,剧场门口人山人海。观众为了买到戏票,带着铺盖行李通宵排长队,甚至不得不规定凭户口簿每人限购3张票。

  1弄堂口,一张红纸海报使她与舞台结缘

  毕春芳家住上海静安区。一进门,见客厅墙面上错落有致地挂着好几幅大尺寸戏照,一下便显示出不同寻常人家之处来。寒暄落座后,才知动作缓慢的毕老师,刚患过小中风,虽然医治及时没留下明显后遗症,却也造成眼下行走不便。出院不久的她原本不便接受采访,但想到是家乡客人,有特别的情谊在。毕老师操着上海口音感叹道:我上次回老家,家乡宁波的观众还是这样热情!

  那是2009年春天,宁波市戏剧家协会、江东区文联、鄞州区文联举办了毕春芳从艺70周年庆祝活动:越剧“毕派”艺术研讨会、“毕派”精品折子戏专场演出、毕派艺术“寻根仇毕、感恩家乡”汇报演出,以及毕春芳艺术画册发行等,纪念活动内容丰富,中央电视台跟踪拍摄。记忆犹深的是,当得知四代毕派弟子同台的专场演唱会门票一售而空时,毕春芳感动得晚上睡不着觉,她说:“和上世纪八十年代重返舞台到宁波演出时相同,家乡的观众还是这样热情。”

  顺着家乡的话题追根溯源。毕春芳1927年7月14日出生于上海,她的父母都是宁波仇毕村人。童年时,因上海局势紧张,毕春芳曾到宁波避难,住在当时鄞县东郊的太婆处。大约住了将近两年,形势平稳下来后,12岁的她又回到了上海。

  毕春芳家境清贫。从前都有重男轻女思想,父母想培养哥哥,所以她只读了一二年书。

  然而,人生舞台的戏有时候转折出人意料。1940年的某天,家门口弄堂里贴出一张红纸海报:“上海鸿兴舞台”招考女子学员。毕春芳知道后执意要去报名,但父母及亲戚都不同意,因为在老底子人的传统观念里,做戏是低人的行当。但毕春芳哭着坚持要去,父母也就无奈。

  长相俊俏的她,靠听无线电学唱几句,倒也顺利考过了艺术关。进鸿兴舞台科班后,老师李桂芳给她取了个艺名叫“春芳”,哪知日后真的是春色芳菲令人醉!

  但学艺是艰苦的,毕春芳回忆说:“初进科班时,我们这些十几岁的小学员,每天清晨五点钟敲过,就要被挥着马鞭子的武工师傅叫起床练功。后来,草台班子走南闯北的演出使不少人都半途而废。生病时,睡在庙堂潮湿的泥地上。我也有过脆弱的时候。一次忍不住给家里写信,说自己在外像失群的孤雁,无人怜惜。母亲接到信赶紧来看我,得知剧团过着像流浪儿一样生活,她便要我回上海,说家里再苦也有饭吃的。”

  毕春芳摇摇头,没跟母亲回上海。她说自己曾与师傅立过关书:不满三年,不准离班。学戏期间,生死由命。她觉得做人要守信用。

  坚持留下的另一方面,是因为毕春芳感到自己爱好舞台艺术。记得最初串红台了,师傅让她扮演《盘夫》中的曾荣,那日在能容纳二百左右观众的虹口天一茶馆演出,父母很高兴地前来捧场,大姑妈还送来一只花篮。

  可以说,舞台和鲜花是她内心所向往的。  

 [1] [2] 下一页
编辑: 杜寅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