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鄞州高桥民居博物馆里的民居。记者龚国荣摄
在人类生活中,地名是重要的社会交际工具。每到一个地方,人们总习惯先记住那里的地名,让自己的空间位置得以确定后才放心做其他事情。现代人如此心理,古人也该如此。不过古代地广人少,现成地名不多,首先定居者往往面临命名的问题。
大的地方名流居住者众,命名时力求意义深远,底蕴丰厚,这类地名往往显得大气典雅。小而偏僻的地方,因为居住者大多文化素养不高,命名时只求方便识别,没那么多意蕴上的追求。所以他们取出来的地名往往质朴无华,充满率真气息。周围有地理实体的,就用现成的地理实体命名,如沿着山边住的就取名为“沿山”,家在河尽头的就取名为“河头”,家在田中央的干脆取名为“田央黄”等。除地理实体外,周围的路、桥、漕、渠、碶、寺、庙、观等人工建筑也是他们命名的主要材料,如住在大路尽头的取名为“大路头”,住在庙后面的取名为“庙后周”等。但也有不少地方没有上述地理实体或人工建筑,尤其是开发晚的地方,就算有也常会被其他地方捷足先“名”了。这些地方的百姓就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可以称得上是记录宁波百姓生活常态的“地皮史书”。
分家分出来的地名
在过去的宁波,人们也和其他地区一样喜欢聚族而居。家族姓氏经常被用作命名首选,林家、赵家等姓氏地名宁波甚为常见。但家族繁衍时间长了,常要面临分家问题。有时,分家竟也能分出地名。你看,“三份头”和“二四房”这两个就是。“三份头”是因这个家族分家分成三户而得名;“二四房”则是因为那个家族原来有四个兄弟聚族而居,后来因为子孙繁衍多了,大房和三房陆续迁到别处居住,原住处只剩二房和四房,故改名为“二四房”。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