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图片新闻 正文

高温下的民生故事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3年07月29日 13:27   【 】 【打印
0

高温下的民生故事

高温下的民生故事

高温下的民生故事

高温下的民生故事

宋诏桥甬兴西路 39.8℃

希望用汗水换来尊重

中午12时,宋诏桥甬兴西路,在阳光暴晒的柏油马路上,路面空气温度已飙升到39.8℃。川流不息的车流,喷出的尾气涌起一股股热浪,“这里的温度比郊区起码高1℃,车这么多,能不热吗?”路边一位女士擦拭着额头的汗水说。

路上鲜有行人,只有一名“全副武装”的女环卫工顶着烈日,不停地捡烟头、拾塑料袋、倒垃圾。帽檐压得很低,外面还裹了一条毛巾,渗出的汗水在厚厚的工作服上画出了一道道“图案”,脸也被晒得通红。

趁着她在树荫下休息,记者和她攀谈起来。她姓邢,今年34岁,安徽阜阳人。前几年和老公一起来宁波打工,在一家保洁公司做清洁工。本来最近连续高温,老公心疼她,替她干白天的活,不过,前几天儿子放假从老家来宁波,为了晚上有时间陪孩子,她又换回了白班。

每天早上6时许,邢女士就赶去上班,趁着太阳还不是那么猛烈,抓紧时间把夜里市民乱丢的垃圾清扫干净。夏季垃圾含水量高,尤其是一些瓜果很快会腐烂变质,如不及时清扫,就会散发怪味。

中午有两个小时休息时间,不过为了省钱,中饭她都是回家吃,家里没有空调,只有一个小电扇,扇出的风也是热的。“中午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换衣服,一天里衣服常常是湿了又干、干了又湿,晚上到家时,衣服上白花花的一片,全是盐霜。”最近几天由于地面温度过高,她的布鞋底都被马路上晒化的柏油粘坏了两双。自制的一大瓶薄荷水是她每天唯一的解暑饮品,但很快就会喝完,而且很多时候找不到可以续水的地方。

邢女士说,这些苦她都能熬得住,就是希望能用汗水换来市民对他们工作的支持和尊重。

鄞州万达北广场39.2℃

再热也要坚持梦想

正午的万达北广场上只有寥寥数人,人们大多躲进了空调开放的商业广场。偶尔有人路过,也都行色匆匆尽量避开“毒日头”。小雅和小艳打工的小吃铺南边正对着广场1号门,北面紧挨着四明中路,烈日底下,热浪一波接着一波,两人不停地用毛巾擦着额头上油腻腻的汗水。

根据测量,此时室外温度已在39.2℃。“真热!”小艳一边炸着南瓜饼,一边轻声嘀咕着,脸颊被热浪烤得通红。小艳月初从老家江苏东海来宁波打暑期工,这是她生平第一次打工,没想到会这么辛苦。

铺子里晒不到太阳,却一点不比路上凉快。香肠烘烤箱、汉堡炉、电油锅、电烤架摆了一圈,每样都时时散发着热量。铺子里有一个挂壁空调,可谁也不想去开,因为吹出来的凉风根本抵不过扑面而来的滚滚热浪。实在受不了了,就到万达广场内“冷静”一下。

小艳的工作时间跟其他人一样,从早上6时到晚上12时,做一天休息一天。最近天气热,有时一天忙下来回到宿舍,觉得太阳穴涨得生疼,一口水都不想喝,倒头就睡。小艳说,打了近一个月的零工,已经瘦了六七斤,如果坚持到开学前回家,爸妈该认不出她了。

小艳的搭档小雅是她的亲姨,两人年龄只相差10岁,来宁波打工也是小雅的建议。“起初我还埋怨阿姨把我骗来受苦,可看她一个大学毕业生都在一丝不苟地干活,我也不好意思再发牢骚了。”小艳说,阿姨为了多赚点钱开一家自己的小吃店,不仅甘愿到小吃铺当学徒积累经验,还利用休息时间学开车、做兼职。“阿姨常说,热,也要挺住,坚持梦想!”小艳说,这段打工经历她这辈子都不会忘记,这是她人生中一笔宝贵的财富。

姜山高塘桥一驾校39.5℃

教练车热得像蒸笼

中午12时,姜山镇高塘桥,宁姜线边的一驾校训练场的水泥地面已经滚烫,记者用随身携带的温度计测量,室外温度达39.5℃。此时的训练场上,一辆绿色的教练车内,一身嫩黄服饰的小田姑娘正在练习倒桩,尽管电风扇对着她猛吹,可还是挥汗如雨……

“利用暑期学车,由于时间紧,高温天也没敢休息。天气实在太热,连防晒护肤品也不顶事,几天工夫,皮肤都快成‘黑炭’了。”小田说,“室外热,车内更热,像蒸笼一样。”

等到小田停车休息了,记者试着进入烈日炙烤的教练车,人一坐进去,就觉得热浪袭人,座位烫得让人坐不下去。记者奇怪这车里为何不装空调?

一位吴姓教练说,学员学车,头经常要伸出窗外,车上空调自然没法用。为了给学员提供好的练车条件,她一大早就教学员练习移库等场地动作。为了给车辆降温,她用上了隔热膜,一旦学员停止练习,马上喷水……

另外,每名学员只练习十几分钟就轮换,多休息防中暑。由于怕学员一冷一热导致生病,休息用房内也没装空调,只用电风扇。

章水樟村田头38.6℃

下地干活抓早晚两头

午后,章水镇樟村的田间,田头植物耷拉着叶片,无精打采。严老伯在家门口的树荫下,躺在凉席上,手摇蒲扇眯眼小憩,“等到太阳落山后,我还得下地去忙活一会。”

夏天出汗多,食欲也差。严老伯没有像往常一样烧饭,只随便拌了一些凉面吃。“天气太热了,冰箱里还有早上熬的绿豆汤和冰糖雪梨汁,等下午下地再喝一点,好歹能去去暑气。”

严老伯家门口就是他的一亩三分地。地里种着玉米、茄子、芋艿等。记者拿出温度计一测,38.6℃。在这样的高温下,地里的蔬菜也渴得慌,菜叶子有些已被晒得焦黄。严老伯的地虽然面积大不,但要让蔬菜喝饱水还是一件费劲的事。“地里的沟渠很快就干了,只能用大木桶挑水来浇。”不过大热天,严老伯无论是浇水还是去地里劳作,都是抓早晚、歇中间。

严老伯说,农民是靠天吃饭,他担忧的是,这样的高温不知道要持续到什么时候,如果再不下雨,单靠一天两次浇水,作物很快会枯死,自己这一年就白白忙了。

咸祥横山村养殖塘38.9℃

今年的高温始料不及

连日高温让横山村这个海边小村失去了以往的清凉。邻村的沿海中线和71省道上,偶尔有几户卖西瓜的摊主坐在树荫下打着瞌睡,空气仿佛凝固了,象山港吹来的海风,打在脸上,同样炙热。

海塘边的养殖塘,不见一人,只有数十台增氧泵在飞快旋转。石子路面被烈日晒得滚烫,热风直往裤筒里钻。这个季节是养殖白对虾的关键时期,一旦发生缺氧或病害,后果不堪设想。“天气热,干活效率低了。”养殖户夏开立说。夏师傅有30多亩养殖塘,有10多年的养殖经验,今年的高温是他始料不及的。“往年也热,但海风大,还算清凉。”管理房外,夏开立拿温度计测了一下温度,38.9℃。“往年也就38℃左右,今年变了天了。”夏开立自言自语,望着塘里下降的水位,这个中年汉子有些无奈。“白天有时不得不逃回家,管理房热得实在呆不住。”最热的时候,地面温度能蹿至41.4℃,即使管理房四面透风,但躺下不到1分钟,后背就渗汗。

即使热得人发闷,夏开立和工人们还是每隔一小时都要去塘上走一圈,看看虾情,喂喂饲料。50多公斤的饲料袋,烈日下要扛着走上十多分钟。一趟下来,人累得虚脱,嗓子也干得说不出话来。村口树荫下乘凉的老人们也感慨着连续升高的温度。“阿拉咸祥靠海的地方,居然也这么热。”“瞧见没,村口河里的水位也降了三分之一了。”

编辑: 郭静